3)双颞窝类.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双颞窝类

第七章、爬行纲(Reptilia) 第一节、爬行纲的主要特征 一、主要特征 1、皮肤角质化程度加深,缺少腺体,皮肤干燥。 2、五趾型附肢及带骨进一步发达和完善,适于陆地上爬行。 3、骨骼较坚硬,骨化程度较高。 4、头骨具单一枕髁。 5、肺呼吸进一步完善。 6、心脏仍为二心房一心室。 7、变温动物。 8、尿以尿酸为主。 9、体内受精,胚胎发育 上有羊膜出现。 二、羊膜卵的特点及其在动物进化史上的意义 1、羊膜卵的结构:1)卵壳;2)卵壳膜;3)绒毛膜;4)羊膜;5)尿囊;6)卵黄囊。 2、意义 1)、羊膜卵的出现,完全解除了脊椎动物在个体发育中对水环境的依赖,使得爬行动物完全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不需要再回到水中,使动物登陆有了可能性。 2)、羊膜卵为已登陆的动物向各种不同的栖居地纵深分布提供了空前的机会。 爬行动物虽然完成了两栖类没有彻底完成的登陆任务,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但它还是低等的羊膜动物,在进化过种中,有机体的结构和生理机能还没有提高到象它们的后裔 — 鸟类和哺乳类那样的水平,还存在着一些原始的特征。如:心室分隔不完全;血液循环是不完善的双循环;保留两个体动脉弓;变温、体温调节能力差。 第二节、爬行动物的形态结构 一、外形: 1、身体外形差异显著,可分为蜥蜴型、蛇型、龟鳖型。 2、四肢发达; 3、颈部明显; 4、前后肢都是五趾型,指、趾端有爪; 5、全身被角质鳞; 6、头的两侧有雏形外耳; 7、水生和穴居的种类外形上有较大的特化。 二、皮肤: 1、特点: 1)表皮厚,角质化程度高,真皮薄,富有发达的色素细胞。2)皮肤被角质鳞、骨板、质片。3)皮肤干燥,缺乏皮肤腺。4)蛇、蜥蜴的角质层及鳞片定期更换。 2、衍生物: 1)角质鳞,蛇、蜥蜴等表皮细胞角质化的产物。 2)角质盾片(龟类):表皮形成。3)骨板:表皮真皮共同形成。4)爪:表皮的衍生物。 三、骨骼: (一)、头骨:1)头骨骨化程度比两栖类高;2)头骨形状较高而隆起;3)头骨具有单一的枕髁;4)有次生腭形成。由前颌、上颌、腭骨的腭突和翼骨愈合而成。5)两眼窝间具眶间隔。 6)爬行动物头骨最重要的特点是具有颞窝。颞窝:是头骨两侧眼眶后面的一个或两个孔洞。颞窝是颞肌所附着的部分,它的出现与颞肌收缩时的牵引有关,使咬肌更加发达牵引力更强,颞窝是爬行动物分类的重要依据。颞窝的类型:1)无颞窝类;2)合颞窝类;3)双颞窝类;4)上颞窝类。 7)下颌骨由多块膜质骨组成,与上颌的方骨构成颌关节,属自接型颌关节,使口能张得更大。 (二)、脊柱 1、脊椎: 特点:首先出现了胸廓,用来保护心脏,又加强了肺呼吸;脊椎牢固性加强,又有很大的灵活性;多数骨骼坚强,多数为硬骨。 组成:1)颈椎:数目多,前两个颈椎特化为寰椎和枢椎,寰椎是颈椎的第一个椎体,寰椎上部有一个关节面与头骨单一的枕髁相关节,第二个颈椎为枢椎,从而使头部有了更大的灵活性,是陆栖脊椎动物的重要特征。2)胸椎(有胸肋的椎体)。3)腰椎。4)荐椎:两块有宽阔的横突连接腰带。5)尾椎。 2、肋骨:爬行动物的颈椎、胸椎及腰椎两侧皆具肋骨。 3、胸骨:蛇类、龟鳖类不具胸骨,其它多数爬行动物有胸骨。 爬行动物开始有了胸廓,胸廓是由胸椎、胁骨和胸骨借关节、韧带连接而成,胸廓为羊膜动物所特有,与真正的陆生动物肺的发达相联系。胸廓除了保护内脏的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呼吸作用。肋骨的运动也可协同呼吸运动的完成。 蛇不具胸骨,其肋骨具有较大的活动性,并借皮肤肌支配腹鳞活动,以完成特殊的运动方式。 (三)带骨及附肢骨 1、肩带:乌喙骨、前乌喙骨、肩胛骨、上肩胛骨、锁骨、间锁骨(上胸骨)。 2、腰带:髂骨、坐骨、耻骨。 3、附肢骨:爬行类具典型的五趾型四肢,比两栖类的肢骨更为坚强,支持及运动能力显著提高。前肢尺、桡骨分离,腕骨块数完善,后肢胫、腓骨分离,跗骨集中。 蛇类穴居,附肢骨退化或消失。 四、肌肉: 特点: 1、爬行动物的肌肉比两栖动物进一步复杂,于五趾型四肢,颈部的发达和脊柱的加强,躯干肌更趋于复杂化,特别是发展了陆栖动物所特有的肋间肌和皮肤肌。肋间肌位于肋骨与肋骨之间,是胸部的斜纹肌分化来的,肋间肌牵引肋骨的升降,协同腹壁肌肉完成呼吸动作。皮肤肌或以用来活动角质鳞。在蛇类尤其发达,能调节腹鳞起伏而改变与地表的接触面,从而完成其特殊的运动方式。 2、肌节已完全消失。 3、头部有了咬肌的分化,增强了捕食能力。 4、躯干肌 5、附肢肌 五、消化: 特点:1)口腔与咽腔有了明显的分界,口腔腺发达,包括腭腺、唇腺、舌腺、舌下腺、毒腺(变态的唇腺)。2)出现了次生腭使内鼻孔后移。3)大、小肠交界处有不发达的盲肠。4)有发达的肌肉质舌,与味觉、捕食有关,也完成食物吞咽的基本功能。5)牙齿类型多样,呈一致有圆锥形,称为同型齿。 爬行动物牙齿的三种类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