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兰屿全岛面积45平方公里,是位于台湾东南方海域上的遗世明珠.DOC

兰屿全岛面积45平方公里,是位于台湾东南方海域上的遗世明珠.DOC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兰屿全岛面积45平方公里,是位于台湾东南方海域上的遗世明珠

蘭嶼全島面積45平方公里,是位於台灣東南方海域上的遺世明珠。全島最高峰為紅頭山,海拔548公尺,氣候高溫多濕,為熱帶海洋性氣候,全年雨量充沛且平均。根據中央氣象局蘭嶼測候站(海拔高度322公尺)於1942至1970年之測候紀錄,蘭嶼地區年均溫為22.4℃,年平均雨量為3077.3mm,年平均相對溼度為90%,年平均強風日有259.1日,屬於高溫、多雨、多風、潮濕的地區;高溫(高或等於25℃)集中於5至9月,此外,因蘭嶼位於東南亞海洋低氣壓與東北亞大陸氣流的交會點上,因此夏季常受颱風侵襲。 蘭嶼終年為溫暖的黑潮所圍繞,海水清澈乾淨,除了東清灣和八代灣一帶是沙岸之外,其它地區多為珊瑚礁岸,海洋生物資源相當豐富。位於蘭嶼島東南方5海浬處的一座無人島是小蘭嶼,其附近海底地形變化大,使洋流在該海域產生湧升現象,孕育了一個良好的漁場,此海域是達悟族人重要的傳統漁場,每年3至6月是該族主要捕獲飛魚的季節。達悟族人與黑潮洋流之間,所發展出特殊的海洋文化(例如:著名的飛魚文化和地下屋等),在在顯示蘭嶼文化的豐富與其民族的智慧。 蘭嶼沿岸的珊瑚礁是台灣海域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區,珊瑚礁魚類歧異度高 ,約400多種,有許多是台灣本島海域很少見或是新紀錄種;貝類資源也很豐富;在甲殼類中,尤其是保育類動物椰子蟹更是此地的珍貴資源;此外,還有海蛇、綠蠵龜和鯨豚等海洋生物,無疑是一處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海上樂園。除了生物資源,蘭嶼的海岸景觀更是鬼斧神工,成為十分珍貴的生態旅遊資源與文化景觀資產,這些海洋資源得以永續地為雅美族人所使用,其原因在於雅美族人擁有自己對海洋資源利用的傳統方式,他們了解海洋並尊重海洋,珍惜老天所賜予的珍貴資源,許許多多的優良禁忌讓蘭嶼海洋環境得以健康的保存著。但是,近年來受觀光客湧入(直接破壞珊瑚礁資源或海鮮餐廳的需求)、台灣本島漁船進入捕魚(包括:非法的炸魚)和年輕一代族人觀念的轉變與祖先智慧無法延續的衝擊,海洋文化的傳承與生態資源的永續已出現了問題,因此紀錄並傳承雅美族人對海洋資源的利用方式,對雅美族漁獵文化的保存和海洋資源與景觀的維護是重要且迫切的。 2002年4月初,蘭嶼原本就少有的沙灘(椰油國小前的海灣)遭受到怪手與消波塊的肆虐!此外,虎頭坡的公路拓寬工程也毀了該段公路,那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絕色海景,目前該工程因施工單位無法繼緝施工而呈現停頓狀態(至2004年7月仍未解決),毀壞的雄偉山壁已奄奄一息,廢棄的大小岩塊被丟棄在兩旁珊瑚礁岸,也將世界級的海岸景觀送進墳場,永不復生。新建的東清大橋像一頭巨大的水泥怪獸橫霸在美麗的東清灣旁,與秀麗的東清灣一點都不搭調;還有海邊到處可見的廢棄鋼筋混泥土,朗島的珊瑚礁岩上也有人開始興建起鐵皮屋,許多不協調與粗暴的工程正刻蝕著蘭嶼那美麗的容顏… 蘭嶼全島面積45平方公里,屬火成岩,距離台灣約49海浬(約88多公里),島內共有六個部落,有東側的東清及野銀部落,北部的朗島,西部則有椰油、漁人及紅頭部落。蘭嶼終年為溫暖的黑潮所圍繞,海水相當清澈,除了東清灣、八代灣和椰油灣一帶為砂岸之外,其他地區多為珊瑚礁岸,海洋資源相當豐富。 此外,位於蘭嶼東南方的小蘭嶼,其附近海底地形變化大,使洋流在該海域產生湧升現象,孕育了一個良好的漁場,此海域是達悟人重要的傳統漁場,每年3-6月是捕捉飛魚的主要季節。蘭嶼是一顆美麗而遺世的明珠,翠綠的山、清靜的涓流和湛藍的海洋,以及蘭嶼角鴞、珠光黃鳳蝶,還有穿梭於部落街道間的迷你豬,都是島上為人熟知的美麗景物,而達悟人與黑潮之間所發展出特殊的海洋文化.也在在顯示達悟文化的豐富及民族的智慧。 ◎蘭嶼的地質地形 一、地史 「中新世」早期,距今大約二千萬年以前,古南海板塊向東南隱沒至菲律賓海板塊之下,引發了島弧岩漿活動,在菲律賓海板塊的西緣,生成了一系列的火山,被稱為「呂宋火山島弧。中新世晚期,距今大約五~六百萬年以前,呂宋火山島弧的北段已大致形成,這就是現今的海岸山脈;推測蘭嶼島早期的岩漿活動,也在這個時候開始。 到了「上新世」中、晚期,由於菲律賓海板塊逐漸向西北移動,呂宋島弧北端與亞洲大陸邊緣開始了所謂的「弧陸碰撞運動,海岸山脈逐漸漸脫離了古南海板塊的隱沒帶而停止了岩漿活動;此時(距今約3.3~1.6百萬年前),蘭嶼島主要的火山活動,卻如火如荼的展開,一直延續到「更新世」的早期。 首先,以大森山為可能噴發中心的火山噴發物,在蘭嶼島的南部堆積。繼而以青蛇山、紅頭山為可能噴發中心的火山噴發物,在蘭嶼島的東北部、中部堆積。其後,以尖禿山、殺蛇山為可能噴發中心的火山噴發物,在蘭嶼島北端的東半部和西半部堆積,至此,蘭嶼島的主體已大致形成。 更新世初期,菲律賓海板塊與亞洲大陸邊緣的碰撞造山達到最高峰,中央山脈快速隆起為陸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