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文地质学概论
1 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地下水
地下水的功能:(1). 宝贵的自然资源(2). 重要的生态环境因子(3). 灾害因子
(4).活跃的地质营力 (5). 地球内部信息载体
2 .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3. 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4.自然界水循环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6. 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7.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的区别?
水文循环通常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中,是H2O 分子态水的转换,通常更替较快,驱动力是太阳辐射和重力;
地质循环发生于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常伴有水分子的分解与合成,转换速度缓慢。
研究意义不同:P11——水文循环对于保障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
地质循环,有助于分析地壳浅表和深部各种地质作用,对于寻找矿产资源、预测大尺度环境变化和深部地质灾害等,均有重大意义。
1.岩石空隙:地下水的储容空间和传输通道。空隙的 多少、大小、形状 、连通情况和分布规律,对地下水的分步和运动具有重要影响。
空隙分为:孔隙、裂隙、溶穴。
2. 孔隙度:单位体积岩石中孔隙所占的比例。
孔隙度的影响因素有: 分选程度、颗粒排列、颗粒形状及胶结充填情况。
3. 裂隙:固结的坚硬岩石中存在的各种应力作用下产生的裂缝。
岩石裂隙按成因分为:成岩裂隙、构造裂隙、风化裂隙。
4. 溶穴:可溶的沉积岩,在地下水溶蚀下会形成的空洞。
溶蚀裂隙分为:溶孔、溶隙、溶洞等
三者对比:
孔隙:分布于颗粒之间、连通良好。分布均匀,在不同方向上孔隙大小、多少都较接近,赋存在空袭中的地下水分布和流动较均匀
裂隙:宽窄不等、长度有限,往往具有一定方向性。较孔隙连通性差。赋存于其中的地下水相互联系性较差,流动和分布较不均匀。
溶穴:大小悬殊,且分布不均,决定其中的地下水分布极不均匀
5. 含水介质(介质场)——由各类空隙所构成的岩石称为含水介质。
6. 结合水:受固相表面的引力大于水分子自身重力的那部分水。
性质:结合水具有固态和液态水的双重性质;即自身重力作用下不能运动,在外力作用下能够移动(运动)及变形。
7. 重力水:重力对它的影响大于固体表面对它的吸引力,因而能在自身重力作影响下运动的那部分水。
8. 毛细水:受毛细力作用保持在岩石空隙中的水。
与水储存有关的岩石性质:容水度、含水量、持水度、渗透性
9. 容水度:岩石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最大的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10.含水量:反映岩石样实际保留水分的状况,包括:
(1).重量含水量:岩石空隙中所含水分重量与干燥岩石重量比值
(2).体积含水量:含水体积与包括空隙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
(3).饱和含水量:孔隙充分饱水时的含水量。
11.饱和差:饱和含水量与实际含水量之间的差值。
12. 饱和度:实际含水量与饱和含水量的比值。
13. 给水度:当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高度时,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放出来的水体积。
影响因素:岩性,地下水位初始埋深,与地下水位下降速度有关,土层结构
14. 持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中反抗重力而保持于岩石空隙中的水量。
15. 有效应力:实际作用于砂层骨架上的应力。
16.简述影响孔隙度大小的主要因素,并说明如何影响?
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有:颗粒排列情况、分选程度、颗粒形状及胶结程度。
排列方式愈规则、分选性愈好、颗粒形状愈不规则、胶结充填愈差时,孔隙度愈大;反之,排列方式愈不规则、分选性愈差、颗粒形状愈规则、胶结充填愈好时,孔隙度愈小。
1. 地下水面(水位): 地下一定深度岩石中的空隙被重力水所充满,形成一个自由水面,以海拔高度表示称之地下水位。
2. 包气带:地下水面以上称为包气带。
特点: ① 岩石空隙未被水充满; ② 是固、液、气三相介质并存介质。
水的存在形式:结合水、毛细水(各种)、重力水、气态水
水分来源:降水入渗、地下水渗透、毛细力作用、蒸发
包气带水的垂直分带:土壤水带、中间带(过渡带)、支持毛细水带、毛细饱和水带
3.含水层: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如各类砂土,砂岩
构成条件:具备储水空间、底层具隔水层、有补给来源
4.隔水层:不能透过与给出水或透过与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的岩层。
5.弱透水层:渗透性很差,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但在较大水力梯度作用下,具有一定的透水能力的岩层。
6.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