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眼睛的三联连接
了解眼睛的结构
逐步完成。婴儿出生时,只能看到眼前妈妈的脸,以后虽可看到眼前物体,但都是倒立的。以后再用手脚直接接触眼前物体时,才由眼内感光系统所形成的物体倒像纠正过来。
1919年,德国的谢纳做一实验,他把牛眼后部的巩膜和脉络膜去掉,在其视网膜上看到外面物体的倒像,这个实验证明人眼的屈光系统与几何光学体统的成像原理是一样的。
1897年,Straton亲身试验。他将倒像望远镜戴在自己眼上,马上看到眼前物体都是倒立的,后凭自己的经验和理智才可挪动,经过一段时间将物象看成正立的,但去掉眼前倒像望远镜后,却感到物体时倒立的,经过一段时间后,症状消失。所以眼睛是有可塑性的,青少年的眼睛通过合理的训练后,视功能和视力均会有所增加。
三联动包括调节、集合和缩瞳。
1 调节
为看清近物体目标,人眼自动改变屈光力大小的能力,即调节
调节的计算: 调节=1/距离(cm)
调节幅度是人眼晶状体将调节就功能发挥到极点的能力,即人眼的最大调节力。测量方法有移近法、负镜法和动态检影。
调节机制:看近→睫状肌收缩→晶体悬韧带松弛→晶体弹性形变→调节
调节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退。
按照年龄计算调节幅度
最小调节幅度=15-0.25×年龄
最大调节幅度=25-0.4×年龄
平均调节幅度=18.5-0.3×年龄
2 集合
眼球是由6条肌肉悬挂起来的,即: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外直肌、上斜肌、下斜肌。人眼视觉的主要功能是忽而看远忽而看近,主要就是靠眼内外直肌的相互协调运动。
人眼看近视眼睛向里向下的运动,即集合。
近视的成因
近视的原因归结起来不外乎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所决定。遗传因素的作用约占60%,环境因素作用占40%以上。排除遗传性近视,长时间紧张的近距离阅读是引起近视的主要动因,防治的根本措施就是让其看远,具体措施方面有远眺、远雾视疗法和眼睛保健操等。但我们在看近时,视线被近环境所包围,无法进行锻炼。1963年,徐广第教授用双眼合像视标放在被试者眼前框架上,使地面虚拟的空虚近视消失,并将合像视标放在飞机的前风当上使高空近视消失。后根据视觉生理的双眼三联动理论为基础设计了双眼合像法,将近处目标模拟成远处目标,使人眼在近环境包围中仍处于看远状态。由于眼轴散开必然带动调节放松,从而达到治疗假性近视,预防真性近视的目的。
棱镜组合式透镜
光辉历程
1、1979年12月,卫生部在辽宁鞍山市召开全国青少年近视工作会议,共有70多位学者专家参加, 汇编论文60多篇。
2、1980年6月,创办《青少年近视眼防治》杂志。
3、1980年教育部卫生司提出“雾视法”防治近视,相关部门开始研发和试验。
4、1981年10月,全国学生近视防治工作会议(徐州),郭秉宽(教授)等众多眼科专家提出在低度凸透镜(附加基底向内三棱镜)防治近视。
5、1982年1月,教育部体卫司等10个中央部委发出“彻底贯彻执行保护学生视力工作实施办法的联合通知”。
6、1982年2月,在宁波市召开,全国眼科屈光学研究协作组成立大会,著名眼科屈光学专家缪天荣、吴燮灿主持会议,徐广第致会议结束词。
7、1985年,国内众多眼科专家学者,在《青少年视力保护》杂志发表文章30多篇,陈巨德教授、贾锐锋教授等做出大量试验。陈巨德用低度凸透镜(附加基底向内三棱镜)在小学3年级学生中配戴+1.5D观察4年后,试验组的近视度明显较低,近视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亦有显著差异。贾锐锋用自行设计的双焦镜预防近视,经多年观察认为:“低度凸透镜(附加基底向内三棱镜)确实能治疗假性近视,控制真性近视”。
8、1986年,邓小平批示,中小学生视力下降是影响青少年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关系到整个民族健康素质的提高;1986年10月17日,《健康报》
9、1989年,双焦近视理疗镜
10、1996年,施密德(schmid)做出“散焦”(defocus)实验说明,戴凹透镜者可使近视度数增加。若配戴凸透镜就可以起到预防近视发生和发展的作用。
11、1998年11月8号,由教育部体卫司召开用低度凸透镜治疗近视的有关单位和学者共30多人参加,由徐广第起草了“用低度凸透镜防治近视(附加基底向内三棱镜)”讨论稿。本次会议是教育部门为防治近视召开的规格最大、讨论最深入的会议。
12、1999年4月,国家教育部体卫司与北京同仁医院、全国青少年近视防治专家在北京同仁医院讲授青少年近视理论和方法,用低度凸透镜(附加基底向内三棱镜)防治近视的方法和效果得到了肯定和推广。
13、2004年5月,教委部、体卫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