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外经贸发展六十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中国外经贸发展六十年

新中国外经贸发展六十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结束,中国人民开始了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与此同时,也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对外经济的屈辱历史,掀开了新的篇章。 新中国成立后,首先摧毁了帝国主义对中国对外贸易的控制权,没收了对外贸易中的官僚资本,设立了对外贸易管理机构,组建国营对外贸易企业,改造私营进出口商,从而建立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对外贸易。 新中国成立60余年来,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对外经济贸易也同样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20世纪50年代“一边倒”;60年代“反帝反修”;70年代动荡与文革结束;80年代改革开放;90年代高歌猛进;新世纪初全面融入世界经济。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上升为经济贸易大国。 一、 50年代(1950-1959年) 50年代横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0-195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和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前两年(1958-1959年)。新中国成立后,真正取得了政治上的独立和经济上的自主,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 新中国百废待兴,因此迫切需要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对外交流,迅速恢复并发展遭受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但是,美国于1950年6月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并悍然宣布对我国实行“封锁禁运”,妄图以海上封锁和贸易禁运达到扼杀新中国的目的。当时美国操纵联合国对中国进行的封锁禁运,参加国将近50个。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不得不实行“一边倒”的政策,即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开放,发展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从而形成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这实际上是打开了对社会主义国家开放的“一扇门”,而对其它国家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开放的另一扇门则被迫关闭,但这并非我们的本意,而是帝国主义国家从外部将这扇门堵死了。 从对外贸易方面看,1950年的进出口总额为11.35亿美元,增加到1959年的43.81美元,增长3.8倍。从出口方面看,1950年为5.52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的0.91%,居第27位。1959年则增长到22.61亿美元,增长了约4.1倍,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也提高到1.95%,在世界出口贸易中的排位也提高到12位。出口贸易依存度1952年为4%,到1959年提高到5.42%。从进口方面看,从1950年的5.38亿美元上升到1959年的21.2亿美元,增长3.64倍。 从贸易平衡角度看,1950-1955年连续6年逆差,1956-1959年则连续顺差,1950-1959年累计逆差11.48亿美元。 从商品的进出口结构上看,50年代我国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比重前期占将近80%,主要是大米、大豆、食用植物油、冻肉、茶叶、桐油、绸缎、呢绒、棉布、稀有金属及有色金属等。进口则以国民经济急需的设备物资为主,主要是苏联所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包括钢铁、有色金属、重型机械、汽车、航空、煤炭石油、化工、电力、电讯等成套设备和技术,以及机械、仪器、车船、原材料等物资。 从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上看,整个50年代与苏联东欧国家的贸易占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比重一直保持在70%以上,其中与苏联的贸易额占总额的50%。此外,与亚洲、非洲的独立国家建立了贸易合作关系;为了突破帝国主义的封锁禁运,积极扩大对港澳出口及经港澳的转口贸易,开拓对日本和一些西欧国家的民间贸易和政府贸易。1950年与我国建立了经贸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只有46个,到50年代末则达到了82个。 在引进技术和利用外资方面,50 年代主要是借用苏联政府的贷款,共11笔,总金额12.4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5368亿元)。与苏联共签订了引进304个项目的成套设备(包括一五计划时期156个重点项目)和64个单项设备装置的合同,其中建成和基本建成的有149项,涉及钢铁、电力、机械、军工、煤炭、石油、化工、建材、纺织、轻工、食品及广播电信工程项目,为新中国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打下了初步基础。此外还与苏联、波兰共同投资创办了5家合营企业,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批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二、60年代(1960-1969年) 60年代跨越“二五计划”的后三年(1960-1962年)亦即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63-1965年)和文革前期(“三五计划”时期的1966-1969)。这是多灾多难的10年。先是中苏关系破裂,然后就是三年自然灾害,之后经过三年调整,国民经济刚刚有所好转,紧接着又爆发了十年动乱。 这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停滞、徘徊状态,进出口额基本上没有多少增长。1960年进出口总额为38.09亿美元(比上一年下降13.06%),之后连续下降,三年调整时期结束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