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西省包公尖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探析
江西省包公尖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探析【摘要】矿区位于华南加里东褶皱系北缘,处在华南褶皱系与钱塘台拗接壤地带,饶南拗陷永平―广丰拗断束的西端内侧中生代火山岩盆地中,区域广泛分布着凝灰岩,中生代陆相火山活动和断块频繁,有利于金、银等稀有元素析出和演化。区里断裂构造发育,控矿机理明显,出露矿脉有29条,为中低温热液成矿。
【关键词】金矿;陆相火山;溶结凝灰岩;找矿标志;成矿
1 区域地质概况
包公尖金矿区位于华南加里东褶皱系北缘,处在华南褶皱系与钱塘台拗接壤地带。包公尖金矿区处在饶南拗陷永平―广丰拗断束的西端内侧中生代火山岩盆地中,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北东向,北北西向和近东西向三组,其中经雄母―油坑北东向断裂规模最大,长20多公里,斜贯区内中部,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50°-55°,近东西向和北西向、北东向断裂是包公尖矿区的主要控矿构造。
区域岩浆活动主要以中生代燕山期火山喷发为特征,活动范围广,喷发强度大,形成了一套厚度较大的陆相火山喷发岩系,岩性以火山碎屑岩为主,其次是熔岩和次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有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熔岩有流纹岩,次火山岩有粗面英安玢岩和安山玢岩等。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侏罗系上统鹅湖岭组(J3e),为一套陆相火山岩建造,为矿区分布范围最广的地层,也是金矿体的主要围岩,呈北东走向,倾向北西,倾角25°―45°,根据岩性特征分为上、中、下三段。
图1包公尖金矿地质示意图
白垩系下统石溪组(K1s)分布在矿区的北西部,为河湖相沉积的中酸性火山碎屑沉积岩。岩性主要有紫红色凝灰质粉砂岩及泥岩,其次为沉积砂砾岩夹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及粗安岩等,底部以河湖相砾岩为主。
凝灰质粉砂岩:紫红色、黄褐色。晶屑中长石占4―6%,石英8―10%,玻晶、火山碎屑10-15%、岩屑20-25%;基质成份多为泥质、长石、石英、铁质、泥质物及黑云母、白云母、水云母等。地层产状为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15°―25°,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第四系(Q4)第四系主要为近代冲洪积层,分布在山间盆地或山沟、溪谷中,底部以砂砾石层为主, 上部有亚粘土或亚砂土,总厚度2-5米不等。见图1。
2.2 构造
2.2.1 褶皱
矿区褶皱构造简单,新老地层形成了走向北东,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 地层产状较平缓,倾角一般为25°―45°。
2.2.2 断裂
矿区主要发育有北东向、北西向、近东西向三组断裂构造,断裂均为含矿断裂;矿区北西向、近东西向裂隙很发育,局部有少量金银矿化。
北东向断裂:F1断裂:贯穿矿区中部,长6000米,倾向143°,倾角58°,断裂带宽1―6米,错断北西向矿化带,属成矿后期断层,未见金矿化。
近东西向断裂: F11 、F12断裂:横贯矿区中部,走向近东西,断裂带长800余米,倾向南南西,倾角67°,具先压扭后张扭性特征,为矿区主要含矿构造,断裂的旁侧尚有平行的次级小断裂,金矿化较好,是区内主要控矿断裂。
北西向断裂: F(V1):分布在矿区内F1断层的北西侧。断裂带长550米,延深大于200米,结构面呈扭性特征,倾向65°,倾角68°,是区内主要含矿构造。
F(V8):分布在矿区内F1断层的北西侧。断裂带长400米,延深大于300米,断裂面平直光滑,倾向85°,倾角73°―82°,是区内主要含矿构造。F(V8)的两侧还有多条与其平行(或小角度相交)的小断裂,均有金矿化。
F(V2):分布在F1断层的南东侧。断裂带长500米,延深大于400米,倾向60°,倾角70°-82°,结构面较光滑,呈舒缓波状展布。也是主要含矿构造。
2.2.3 岩浆岩
区域岩浆岩主要以中生代燕山期火山喷发为特征,活动范围广,喷发强度大,形成了一套厚度较大的陆相鹅湖岭组火山碎屑岩系。在矿区西部仅出露流纹岩,呈似层状,与凝灰岩产状一致,走向北东0~45°,岩石斑晶主要有透长石5-10%,半自形板状,裂纹发育,具不均匀的泥化和绢云母化,斜长石5-7%,被绢云母交代,少数见聚片双晶。斑晶粒度0.4-4毫米。基质成份主要有石英、长石、另有呈星散分布的粉末状赤铁矿。岩石斑状结构,霏细结构、块状构造及流纹构造
2.2.4 围岩蚀变
矿区岩石主要以侏罗统鹅湖岭组火山碎屑岩流纹质熔结凝灰岩为主, 晶屑、(玻屑)岩屑凝灰岩为次,夹少量粉砂质凝灰岩,围岩蚀变常见有硅化、黄铁矿化、钠长石化、高岭土化、碳酸盐化、褐铁矿化,退色化等。其中硅化、碳酸盐化、褐铁矿化、退色化等沿构造带呈线状分布,与成矿关系密切;黄铁矿化、钠长石化、高岭土化呈面状分布,与矿化关系不明显。
3 成矿规律的研究
3.1 矿区主要矿脉基本特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