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区间干扰抑制技术介绍.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LTE小区间干扰抑制技术介绍

数据信道小区间干扰抑制例子 OI的使用基本流程 HII/RNTP使用基本流程 * * eNB内部可实现的非标准化机制 eNB内部小区间可以实现快速信息共享,协调调度/联合数据接收处理,不受x2时延限制 CBF 扇区边缘彼此使用相关性较低的Beamforming或者PMI 上行联合调度接收 上行SU-JP 上行小区间MU-MIMO 上行小区间干扰消除 小区间UE上行协调调度,接收信号联合处理,干扰消除 快速小区切换? * * LTE-A涉及到的干扰抑制技术简介 LTE-A面临的新问题 新的需求 频谱效率要求更高 系统吞吐量要求更高 小区边缘需求更高 用户体验需求提高 新技术特性引入 CoMP CA Relay 异构网 高阶MIMO LTE UE接入到LTE-A系统中面临的干扰问题: CSIRS Muting/puncturing LTE-A涉及的干扰抑制技术简介 CoMP JP CB/CS CBF CBS Fast cell selection 异构网(eICIC)[note1] * * 扩展话题- LTE组网中小区间干扰问题探讨 小区拓扑规划/参数配置/调度策略… 干扰测量问题 CRS:干扰不均衡问题 不可感知问题 测量与调度不一致问题 闪光灯效应(反馈时延问题) 比例公平调度与干扰测量不准的矛盾 X2接口时延 PC与AMC关系 Cell-ID规划问题 很多协调机制都包含cell-ID参数 TDD信道互易性的利用问题 不同场景下干扰抑制机制的使用问题 * * 参考文献 [1]36.213 [2]36.423 [3]36.331 [4]无线通信基础,David Tse * * * DL: [1] OFDM符号:控制域与数据域. 控制信道与数据信道之间的干扰关系 [2] RE: RS与data UL [1] SRS与数据 [2] PUCCH与数据、 PUCCH与PUCCH [1] 干扰平均 [1]“无线通信基础”P103 ?通过平均不同的干扰源的影响,使得链路更可靠, 即SNR总在SNR_target附近波动 ?类似分集思想:分集技术通过平均信道衰落使得链路更加可靠 ?干扰平均也可以称为干扰分集 [1] 对于CDMA系统,天然的干扰平均系统,干扰用户数服从大数定理 [2] 对于OFDMA系统,同时干扰的用户有限,单次传输可能不符合干扰平均,但是HARQ技术的应用,几次重传数据分别经历了不同的信道和干扰,合并效果是平均化信道衰落和干扰。而且由于并非都需要最大重传次数,效果相当于选择合并。在满足中断概率的原则下,最大重传合并的SINR应满足SINR_target。当然重传次数应该考虑时延和容量的综合因素。 无线系统中使用SIC接收机的几个实际问题[4] 随用户数量增加带来的复杂性 可能的解决思路: 用户分组,功率相近的UE之间正交化; 功率强弱不同的UE组之间执行叠加编码/SIC. 因为一般是强弱用户之间执行叠加编码/SIC性能好. 差错传播 非理想信道估计 不过强弱用户搭配,强用户信道估计误差小,可以一定程度缓解这个问题 模数量化误差 当用户的接收信号功率差异很大时,模数(A/D)转换器需要有相当大的动态范围,需要有足够高的分辨率来准确量化弱信号的贡献。 [1] eICIC Draft SR on eICIC_core part: “Enhanced ICIC for non-CA based deployments of heterogeneous networks for LTE – Core part ” RAN WG1 #60bis in Beijing: In RAN1 meeting #60bis, 46 contributions distributed over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cell association, DL data/control channel and CSG are discussed, but no conclusion is reached in the meeting. RAN WG1 #61 in Montreal: 66 contributions were submitted. Co-channel issues in Macro-Femto/Femto-Femto are discussed and some consensuses are achieved ?When Non-CSG/CSG users are in close proximity of Femto, dominant interference condition is observed, which requires newly designe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