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数字在唐诗篇目中的妙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析数字在唐诗篇目中的妙用   内容摘要: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唐诗篇目中,有许多运用数字的诗作,其中数字的作用主要有渲染、对比、夸张、讽刺和表达哲理。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 唐诗 数字 作用   欣赏唐诗时,我们会发现许多嵌着数字的句子,这些简单的数字既无形象,也无深刻内涵,但一经诗人妙笔点化,却会变得形象生动。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唐诗篇目中,运用数字的诗句较多,它们在描写景物及表达诗人情感方面有着十分巧妙的作用。我们认为,在教学时重视这些数字的分析,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唐诗的兴趣,加深对唐诗的理解。下面,我们具体分析这一问题。   一、运用数字进行渲染与对比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唐诗中,有的数字起着渲染作用,还有的表达对比的效果。   (一)渲染作用   数字在唐诗中的这方面的作用,我们来举例分析。柳宗元的《江雪》(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写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首先,诗人以“千山”与“万径”作远景,在这个宏大寂寥的背景烘托下,远景切换到近景“孤舟”和“独钓”,一气呵成。可以说,没有“千”、“万”两字的渲染,下文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最寻常的形象。可是,诗人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中后,便化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为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正是“千”和“万”的运用,使整首诗动静完美互渗,渲染出孤独凄清的气氛。由此,数字的渲染作用可见一斑。   (二)对比作用   李绅的《悯农》(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写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笔下的数字推进加大,翻番奇变,把一粒种子变成了谷梁满仓,表现出勤劳的农民获得了丰收。然后作者又笔锋一转,点出农民惨遭饿死的悲惨结局。诗人通过数字将“一”与“万”、“丰收”与“饿死”形成尖锐的对比,从而得出触目惊心的结论,揭示出中唐时期尖锐深刻的社会矛盾。数字的对比作用给人以巨大的冲击力,提升了诗作的感染力,也表现了诗人鲜明的社会责任感。   二、运用数字表示夸张与讽刺   除了上面所说的渲染与对比作用,数字还有两个作用。   (一)夸张作用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美誉,这得益于他对数字夸张手法的运用。如《望庐山瀑布》(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这样写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数字的描写使我们领略到了庐山的山势险峻,高大雄伟,瀑布喷涌飞腾,一泻千里的壮观场面。又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以千尺潭水衬友情之深;“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蜀道难》)以时间久远写蜀道艰险难行;“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梦游天姥吟留别》)以数字极写天台山之高耸入云。数字构成的极端的夸张赋予了诗歌波澜壮阔的浪漫主义,也体现了诗人的个性。   (二)讽刺作用   杜牧的七绝《江南春》(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写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据《南史?郭祖深传》载:“时帝大弘释典,将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条以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诗中杜牧所强调的“南朝四百八十寺”,显然寺院的数字说少了。当初南朝统治者佞佛迷信,劳民伤财,如今寺庙都已成为历史遗物,沧桑地立于江南烟雨中。作者通过数字借古讽今,讽谏统治者滥修佛寺会使民生凋敝,加重社会危机,表达了晚唐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数字表示讽刺的作用可以使作品在单纯审美中更平添一丝深刻内涵。   三、?\用数字表达哲理   我们先来看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在想象中纵横多维的空间描写。诗句看似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普通的登楼过程,实而意涵深远,耐人寻味。“一”字使人产生了一种高瞻远瞩的胸襟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又如杜甫咏泰山的《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尤其其中的数字“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运用数字表达哲理可谓精妙绝伦。   总之,在我国古代唐诗文化宝库中,数字入诗的例子可谓是俯拾即是、不胜枚举。数字入诗,用处颇大,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不能忽视的,在教学时不要忽视。   [注:论本文指导教师为费振新]   (作者单位: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教育系小教142班) 4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