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补强胶片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汽车用补强胶片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汽车用补强胶片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 任务来源 随着汽车工业快速发展,汽车用胶粘剂、密封胶等材料越发引起汽车主机厂和生产厂家 重视。为促进汽车胶粘剂、密封胶等材料的技术进步,规范相关材料的研制、生产、交付、 使用和质量保证,汽车用胶粘剂、密封胶等材料的标准制定工作提上议事日程。 2002 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相关工业分会召开的汽车胶技术交流会上,部分代表提出 应制定我们国家自己的汽车胶标准的提议,得到与会代表的支持。 2003 年在天津召开了汽车胶、密封胶标准制定工作研讨会,初步确定了汽车胶标准制定 的计划及各拟制定标准的起草单位。之后于 2004 年在龙口、2007 年在上海汽车胶技术交流 会上对汽车胶标准的制定工作继续进行研讨。遵从 2007 年 6 月长春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 会非金属制品分会技术委员会工作会议精神,2007 年 8 月 2 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相关工 业分会行文【中汽协相关学(2007 )9 号】致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非金属分标委对汽 车用折边胶等四个汽车胶标准项目进行申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 2008 年发文【发改办工业「2008 」1242 号文】由北京龙苑伟 业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单位承担汽车用补强胶片的行业标准制定工作。 二、 编制原则 1、本标准制定工作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相关工业分会组织领导,由北京龙苑伟业新 材料有限公司、三友(天津)高分子技术有限公司、汉高股份有限公司、天津静达宝光汽车 零部件有限公司为起草单位。 2 、本标准主要参考日系、美系、欧系、韩系等汽车厂家相关材料标准及国际知名企业产 品企标为参考标准,并结合目前汽车主机厂家意见要求、4 家补强胶片生产厂家生产、应用 实践经验进行起草编制工作。 3、本标准既反映当前汽车主机厂家的最新要求,也适当照顾国内中低挡汽车的实际需要。 补强胶片主要以性能分类进行表述。 4 、本标准规定了补强胶片的适用范围、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产 品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的要求。 三、本版本编写说明 本次修改,参考了 08 年 12 月 15 日会议讨论意见、国内外补强胶片相关标准6 份,其中 日系两份(丰田、日产)、韩国一份(三星雷诺)、美国两份(通用、DOW 汽车补强材企标)、 欧洲 1 份(菲亚特),此外将来也许还有一份大众标准可以参考,但目前未确定。整理排版时 参考了一份中空玻璃丁基胶带行业标准和两份硅酮胶材料国家标准相关条款编写格式内容。 本次版本修改重点集中在如下部分:补强胶片的分类、补强胶片检测项目及技术指标、 相关检测方法的确定。 1、关于补强胶片分类修改部分,取消了原来分类中存在的膨胀型、非膨胀型区别。根据 12 月 15 日与静达李工沟通及对膨胀类产品了解,目前膨胀型产品非常少,估计不超过2 %, 属于特殊应用产品;膨胀性对于补强胶片来说,与外观、比重等性能一样属于次要性能指标, 不宜作为产品分类依据,加上上次专家反映补强胶片分类过于繁杂,将分类重新回到第一版 分类方法; 2 、关于补强胶片检测项目是本次修改重点,本次对补强胶片项目进行了分类,分为一般 性能、施工性能、物理性能和环境测试。 2 .1 一般性能部分, 2 .1.1 根据上次汉高建议,参考 DOW 、通用标准,增加了 180 度弯折试验,该检验可 防止部分厂家利用沥青胶片代替补强胶片,同时也能避免补强胶片长期放置过期固化变质被 客户误用。 2 .1.2 根据上次咨询专家曾天辉对于增加燃烧性要求,参考目前标准,丰田材料采用报 告材料燃点,易燃、不易燃均能符合该要求,认为该项目无意义,取消;参考折边胶标准增 加了燃烧持续性。 2 .1.3 储存稳定性项目,该项目主要功能类似加速产品变质,模拟长储存期后的产品性 能,根据本公司实践经验,长期储存后会影响产品的施工性能,因此在该项中规定了三个施 工性检测项目,对于初始粘接力要求,参考其他标准,以原标准指标的 80%作为要求。 2 .1.4 曾经考虑将气味纳入本部分,但如何验证气味是否难闻,无法找到准确、权威的 方法,因此仍归到一般要求中。 2 .1.5 参考标准中三星的针入度由于需要该项目需要很厚胶层才可测试,实际试验无法 进行测试,因此未纳入;GM 中关于吸水率和日产游离氯测定认为与产品性能关系不大,无

文档评论(0)

wnqwwy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414116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