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名校】全国卷一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第1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docVIP

【百强名校】全国卷一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第1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百强名校】全国卷一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第1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百强名校】全国卷一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第1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注释) A.a:秦朝“焚书坑儒”,儒学陷入低潮 B.b: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C.c:魏晋南北朝隋唐道、佛发展,儒学主导地位受到冲击 D.d:明末清初思想批判的推动, 儒学正统地位动摇 【答案】D 2、下列观点分别出自中国古代四位著名的思想家。四个选项中的言论(按序号排列)与人物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②“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③“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④“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A.韩非子、黄宗羲、董仲舒、孟子 B.董仲舒、荀子、 黄宗羲、朱熹 C.董仲舒、韩非子、黄宗羲、 孟子 D.孟子、董仲舒、荀子、黄宗羲 【答案】C 3、《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A.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B.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C.趋向“三教合一” D.强调“礼法并用” 【答案】A 4、《史记·儒林列传》记载,汉初窦太后好读老子书,辕固说:“此是家人言耳。”窦太后说, 这怎么能比得上你们管制犯人似的儒家诗书呢!随后惩罚辕固“入圈刺豕(猪)”。汉景帝派人往猪圈里递进一把刀让辕固得以杀猪自存。“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这反映了汉景帝时期 A.采用儒家思想治国 B.存在有为与无为的较量 C.维持无为而治思想 D.放弃休养生息政策 【答案】B 5、孟子指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荀子认为:“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这表明儒家主张 A.勤俭节约 B.藏富于民 C.国富民贫 D.忠孝为本 【答案】B 6、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这一思想的语句是 ①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③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④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7、1996年长沙在五一广场走马楼一带建设“平和堂”商厦,发掘出土多达十万片的三国吴简(如右图样式)。对于这些吴简,认识正确的是 A.内容都以儒家学习为主 B.楷体是简牍上的主要字体 C.数量极多的吴简表明三国时期纸张尚未十分普及 D.吴简出土地即是吴国的都城 【答案】 8、《史记·封禅书》记载了远古七十二君王的泰山之行,其中包括君王的祭祀、巡狩、会盟、定大位、刻石记号。特别是帝舜,在此朝会东方诸侯,并向八方遥望,意即照会四方诸侯,而四方诸侯也纷纷登上本方境内的高山,向泰山遥祭,这一行为叫“望秩山川”。这一行为背后昭示的是 A.民本仁政观念 B.天人感应思想 C.“大一统”理念 D.封建迷信思想 【答案】C 9、 战国时期君主为了获得智谋,对士人免去君臣之礼而行宾主之礼。有些君主拜名士为师,屈执弟子之礼。此现象说明( ) A. 教育奉行“以吏为师” B. 士阶层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C. 百家争鸣的局面开始形成 D. 贵族垄断教育被打破 【答案】B 10、 据《逸周书·大聚解》记载:“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下列选项和材料中反映的思想不一致的是( ) A.“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万物并齐而不相害,道并齐而不相悖” D.“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 【答案】B 11、2014年求实网《中国梦—民主路》:“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我(伏尔泰)在那里则发现了精神世界。”这直观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意义,以下内容与材料中“精神世界”内涵一致的是(  ) ①“有教无类”  ②“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 ③“天下之大害,君而已矣”  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12、右图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庭关系示意图》,形成和维护图中社会家庭关系特征的因素有 ) ①自然经济 ②宗法观念 ③社会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6762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