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因水平有限,本PPT难免有未尽之处,望老师与同学们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将适时改正! *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 * 孤独与自尊及其关系 主讲人:曹玉卿 组员:文广居 周玉川 董日森 邓 蕊 * 孤独 概述 孤独的起源: “孤独”这一术语最初来自于医学,用以表示人际交往沟通以及情感表述方面的功能障碍。心理学将孤独的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领域中进行讨论研究。 * 孤独的经典概念: 人类需要角度:孤独感与社会交往需要有关,当个体人际交往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认知加工角度:个体会对社会交往的现状进行比较评估,当社会交往的数量与质量没有达到预期时会产生主观的不满就是孤独。 行为主义角度:孤独感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强化不充分。 * 从以上三个角度,我们不难看出,学术界对孤独感的界定还没有形成定论,但可以将孤独感的本质归纳为三点: (1)将孤独感视为一种主观的心理体验和感受; (2)这种主观体验是弥漫性的、消极的、不愉快的; (3)并且是在对现实的社会交往或人际网络关系不满意的基础上产生的。 * 孤独的分类: Weiss(1973)将孤独感分为两类,情感孤独和社交孤独。 (1)情感孤独是指人们的依恋关系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产生的孤独感,表现为缺乏亲密联系,如儿童失去父母,成人失去配偶等。 (2)社交孤独是人们社会整合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者缺乏社会感时产生的孤独感,如与周围的同事、朋友或邻居搞不好关系等。 * 孤独的界定: 1.从定义上判定:当一个人的社会关系网,比预期的更小或更不能令其满意时,就会出现孤独。 2.用测量工具判定: UCLA孤独量表(UCLA Loneliness Scale)(Russell,1978) 状态与特质性孤独量表( State Versus Trait Loneliness Scales)(Gerson,1998) * 孤独的日常表现: 孤独者更可能性格内向、焦虑,对拒绝敏感,更可能遭受抑郁症的困扰。 他们很难信任别人,并且在别人对他们敞开心扉时感到不自在。 孤独者和非孤独者相比和朋友共度的时间少,约会次数少,参加聚会少,亲密朋友也较少。在交朋友、发动社会活动、加入群体等方面有困难。 除了情感上要付出代价之外,孤独者比非孤独者更可能产生一些健康问题。 在睡眠质量方面,孤独者相对与非孤独者也更差。 * 孤独与独处: 独处是个体独自一人的客观状态,没有与他人进行交流,而孤独是一种主观状态,既可能发生独处的时候,也可能发生在其他情况下。当独处总是非情愿时,人就会体验到孤独。 总之,独处未必孤独,孤独未必独处。 * 孤独的文化差异: 在个体主义文化中,缺乏挚友或恋人会导致孤独,在亚洲国家,这种原因并不普遍。亚洲人更重视个人与家庭成员及社会的联系,因为集体主义文化中更看重个体在社会网络中的地位,所以在这种文化下,孤独更容易降低个人的主观幸福感。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孤独强调的是亲密关系(无父无子)和社会支持(孤立无援)的缺失或不足,也代表着一种人生意境。 * 孤独的影响因素: (1)孤独感与人格的相关研究 (2)孤独感与依恋类型的相关研究 (3)孤独感与自我意识的相关研究 (4)孤独感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研究 (5)孤独感与分离——个体化的关系研究 * 孤独感与依恋类型的相关研究 依恋类型是个体在婴幼儿期与第一养育者的互动中逐步发展起来相对稳定的与依恋相关的态度和行为模式。不同的依恋类型会影响个体的人格以及进一步影响人际关系的发展。 Stroebe(1999)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和依恋类型分别对孤独感的不同类型有作用,而不是具有普遍的泛化作用:社会支持有利于减轻社会孤独,依恋有利于减轻情感孤独。 * 孤独感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研究 心理控制源指对行为或事件结果的原因归类,有的人将成功与否归于自身的努力、能力、特质或者技能,称为内在控制(internal control);而有人则将之归于运气、机遇、命运或者其他的外部力量,则称为外在控制(external control)。童辉杰(2001)在对患者孤独、抑郁、焦虑与心理控制源的相关研究中发现,孤独与内控因素呈负相关,与外控因素(有影响的他人、机遇)呈正相关。 * 孤独的调控方式: (1)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b 10106-2023《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OCR).pdf
- 教资国考复习初中历史必备知识点.pdf
- 3万吨亚磷酸、2万吨三乙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备案审批.doc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pdf VIP
- 拜城县老虎台铁矿开采设计方案.doc
- 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作业1-主题说明. 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 教师自主选择一个教学主题,描述其主要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docx
- 农村防灾减灾知识.pptx
- 浙江省生物多样性调查技术导则.pdf VIP
- 2023-2024学年度冀教版五年级上册小学数学期末考试卷 .pdf VIP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