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汉诗与外交:十四至十九世纪东亚使节及其文化书写 - 中国文哲研究所.pdf

汉诗与外交:十四至十九世纪东亚使节及其文化书写 - 中国文哲研究所.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诗与外交:十四至十九世纪东亚使节及其文化书写 - 中国文哲研究所

前瞻計畫「漢詩與外交:十四至十九世紀東亞使節及其文化書寫」 計畫主持人:廖肇亨 從《左傳》賦詩的傳統開始,外交使節與詩賦並結下不解之緣。使節之詩不 單只是風土人情的記錄而已,也反映了(一)「自我/他者」的相互觀看(二)新 舊事物與價值觀念的衝撞與融合(三)對商業或社會的實境等不同面向的反映。 明代朝貢貿易體制確立以後,決定了東亞諸國外交往來的基本形態。晚清國族主 義興起,中國與世界的外交形態進入世界體系之中,傳統的朝貢貿易體系正式走 入歷史。然而不論在任何一個時期,漢詩在東亞各國的往還之間始終扮演一個非 常重要的角色,同時使節的遊記也是彼此觀看的重要史料。例如琉球的歷史與明 清兩代的琉球冊封使關係極其密切;晚清大詩人黃遵憲,在近代外交史上也具有 一席之地,其作品同時廣受中日兩國讀者的歡迎。另一方面,異域的流傳也造就 了詩人的聲名。曹弘《畫月錄》曾以乾隆時期的詩壇為例,說道:「京朝好名者 往往結交聘使,冀其流譽異域,故李純客有凡詩編流傳他邦者,皆非佳作之論」, 詩藝良窳且先不論,外交使節是流傳異域最直接的管道。綜上觀之,東亞各國使 節的文化書寫,既是相互觀看的窗口,也是彼此發聲溝通的場域。甚至也有可能 成為形塑一個國家或區域文化意象(與想像)的憑藉。外交使節也代表了一種新 知識、新觀點的傳入,例如明代使節倪謙在朝鮮,以及前述的黃檗宗僧人。使節 的文化書寫更是解構抒情傳統此等單一偏斜理論話語的重要資具。日本學者村井 章介對日韓的漢詩與通交之關係討論至細,韓國學者對於《燕行錄》、《皇華集》 的研究已經汗牛充棟,然而華語圈的研究者對於中國文學中與使節相關的豐富文 本與內涵卻乏人問津,近年中國大陸的學者已經開始措意於此。使節與文學的互 動是東亞漢文學一個牽涉遼遠、內涵充實的寶庫,豐富的題材與義蘊尚待進一步 的探究。 同時,我們也發現:對外交使臣而言,旅行的經歷不但是個人難忘的回憶,更是 1 他們社會與知識生活中重要的文化資本。使節的文化書寫(包括詩、遊記、奏議 等)不只是單純的旅遊見聞而已,更必須充分傳達背後政權的姿勢與聲調,因此 使節的文學書寫是複式聲調的展演,等待多重角度的詮釋與重塑。邇近由於文化 理論對於旅行研究、朝聖研究等議題的開展,觀看使節的文化書寫具有多重向度 的可能性。筆者擬運用邇近文化理論開展的觀看角度與問題意識,就其豐富的意 蘊加以闡發。因此,筆者希望嘗試導入空間的文化論述,結合近年來頗為勃興的 航海史、中外關係史之相關研究成果,以「漢詩與外交:十四到十九世紀東亞諸 國外交使節的漢文書寫」為題,就東亞諸國的使節及其文化書寫的相互關係進行 深入的探究。包括: a.使節文化書寫對於「自我/他者(琉球、韓國、越南)」之政治、宗教、 社會的紀實與虛構。 b.使節文化書寫所呈現的世界秩序與天下圖像,例如朝貢貿易體系、華夷 觀念、以及十九後期開始勃興的國族論述在使節文化書寫的投影。 c.使節文化書寫體現的美學與修辭策略。 d.文化書寫所反映的時空觀念。 e.文化書寫所體現的神聖與世俗。 使節是文化交流最重要的載體之一,筆者的研究希望從以上幾個不同的進路 對使節的文化書寫,及其功能、角色、作用、影響等相關層面進行剖析。 1. 過去二年計畫執行情況 (1)2009 年9 月10 日 召開「四海斯文自一家:東亞使節文化書寫」國 際研討會 (2 )2010 年6 月25 日-27 日與法鼓佛教學院聯合召開「大好山:東亞靈 山信仰與神聖空間」學述研習營 2 (3 )2010 年9 月29 日 召開「東亞的思想與文化:海洋文化」國際學術研 討會 (4 )多次舉辦讀書會(包括東亞漢詩話、使琉球錄、熱河日記、越南漢詩 人潘佩珠) 2. 未來性與今後之展望 (1)2012 、2013 年預計與東京大學(東亞思想文化研究室或東洋文化 研究所)合辦一個中型的workshop ,相關成果修改後結集出版。 (2 ) 以此計畫為基礎,作為未來東亞文化交流與東亞漢文學文化研究 的準備。 (3 ) 希望能進一步與國際學界加強交流互動。 (4 )個人研究部份:在目前的基礎之上,結合佛教、文化史、文化交 流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