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二 隋唐经济史
专题二 隋唐经济发展史 高考考点:农业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商业的发展(表现、柜坊和“飞钱”、“市”的变迁、市舶使 ); 专题知识体系 隋唐 经济 空前 繁荣 ③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2006年重庆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若不由兹,而云太平者,谬矣。”——《旧唐书》 (3)材料一体现了唐朝的什么思想?(2分)这一思想在唐朝前期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中是如何体现的 重农思想(以农为本思想)。唐朝前期统治者推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政策。 材料二 “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米斗四五钱,……马牛被野。”——《新唐书》 (4)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影响唐朝农业生产的技术因素。(3分) 唐前期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兴修了水利工程,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出现了曲辕犁。 材料三:据《通典》天宝八年(749年)统计河北道、河南道(唐玄宗时按山河地形,分全国为十五道)各仓所储粮食量。各仓储粮大致反映各地粮食产量。 正、义、常平仓储粮数(石) 全国 109906064 河北道 河南道 (5)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经济区在唐朝前期居于什么地位? (6)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对唐朝盛世局面出现的作用。 冶金业 材料:《唐六典》卷二二《少府监· 掌冶署》 “凡天下诸州出铜铁之所,听人私采,官收其税”。 私人开放 《通典》卷九《食货·钱币》 唐高宗“永淳元年(682)五月敕:私铸钱造意人及句合头首者,并处绞,仍先决杖一百。……其铸钱处,邻保配徒一年;里正、坊正、村正各决六十” 。 禁止私人铸币 ⑵城市的发展: 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扬州、成都等城市成为当时最繁华的大都会。 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经过的交通要地兴起了一座座繁盛的城镇。 4.经济政策 土地政策:均田制 赋税制度:前期:租庸调制 后期:两税法 材料一 凡水有灌溉者,碾铠不得与其争利;……仲春乃命通沟渎,立堤防;孟冬乃毕。若秋夏霖潦泛滥冲坏者,则不待时而修葺。……每岁府县差官一人以督察之;岁终,录其功以为考课。 ---《大唐六典》 材料二 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 ---《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三 景龙元年十一月敕: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唐会要》 均田制:先清丈土地核实户口确定人数,将无主荒地分给农民。按照人数授给田地。 材料:武德七年,始定律令。以度田之制:五尺为步,步二百四十为亩,亩百为顷。丁男、中男给一顷,笃疾、废疾给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口分,则收入官,更以给人”。 租庸调制 每丁每年向国家输粟2石,为租;输绢2丈、绵3两( 或布2丈4尺、麻3斤),为调;服役20日,称正役,不役者每日纳绢3尺(或布3.6尺),为庸 。 两税法 内容: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开始实行两税法。 取消租庸调及各项杂税的征收,保留户税和地税。 户税是按户等高低征钱,户等高的出钱多,户等低的出钱少。一年分夏秋两季征收。 * 一、经济繁荣的原因 二、农业的发展 三、手工业发展 四、城市与商业的发展 五、经济政策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1.生产工具的进步 2.水利工程修建与灌溉工具的进步 3.江南农业进一步发展 4.农产品商品化 1.制瓷发展的表现 2.丝织发展的表现 3.冶金发展的表现 1.原因 2.表现. 1、土地制度 2、赋税制度 一.经济繁荣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二)客观原因 统治者的政策调整 a.国家统一、强盛 b.交通发达 c.中外交往频繁、民族交往密切 d.人民的辛勤劳动 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1.政治是否安定统一? 2.统治者政策是否清明? 3.民族是否交流和睦? 4.对外是否开放吸收? 5.科技文化是否提高? 6.劳动人民的辛勤运动 7.其他具体原因推动?(交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