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漏网新鱼

廖鴻基 自序—書名由來 寫作以來,完成的一篇篇文章好比一條條魚兒,一整群結伴鮮活地游在魚池子裡。 每回出版,就好像用一張張不同性質的魚網,從魚池子裡撈上來一些長得相似的魚,再經由美編、印刷等加工製作,最後變成一本本擺在書架(魚攤)上帶著海風帶著魚腥味的書籍。 幾年下來,經過十數趟打撈,除了不停注入的新魚,,池子裡一次次篩剩下來的老魚─所謂「漏網之魚」─還真不少。 年前,腦子裡忽然出現海上收魚、分魚場景;靈機一動,就安置了四個簍筐:大魚筐、鯨豚池、小魚簍和淡水缸。 年尾有次外出,看到一棟鐵門緊閉的老舊建築,二樓店招橫著「庫藏新書」四個大字。不覺莞薾,既然「庫藏」就不會是新書,兩者本質上好像是矛盾的。但合成一詞又頗具「新」意。 再次靈機一動,想到正動手整理的這本書,這些簍筐,或許可統籌書名為「漏網新魚」。 小魚簍──浪痕 大約三十歲前後,被一連串這輩子最麻煩的挫折纏困,後知後覺,加上面對變故不成熟的認知及態度,脾氣又執拗自負,當生命走到臨界的這一刻,我腦子裡想到的不是退一步或婉轉回頭,而是決裂和離開。 心態是逃避的,一心只想離開困境,我試著到處敲門,試著一再衝撞,心裡想,也許一般認知的機會之外,會有一條允許我繼續走下去的路忽然出現。 出海捕魚,讓我接近夢想和長久以來心底的憧憬。 海上生活讓我得以離開過去,離開悲傷。 漁事作業的確常有如弦繃的片刻,這樣的過程每一秒都在考驗體能,考驗沉著和耐性,考驗技術和反應。這領域面對的比較不是人與人曲折的糾纏,而是經常得獨自面對大海的漠現實。 自己的海洋方向始終一貫而明朗,漁撈之後從事鯨豚生態調查,持續書寫海洋,推行賞鯨活動,籌設海洋基金會等等,這些工作背後最大的支撐力量,在於大海讓我稍稍具備能力並有機會表達。一路走來,我深深感受內心一波波湧動不息的浪痕。 回想這一步步下海過程,魚和鯨豚始終為伴,每一趟不同目的航程,每一本不同方向的書寫,乃至回想下海工作前遭遇的難堪挫折,這些,彷彿全是大海安排好的濤浪。 浪來,浪去,從那裡來,回那裡去。 一波波衝擊也一波波帶領。我所能做的,只是在曾經的灘上、海上,設法留下一些些浪痕。 漏網新魚 遭逢人生關卡,一個人透過走向海洋、親近自然,找到自己,走出不一樣的路。 本書為廖鴻基回溯二十多年寫作歷程的再書寫,是經歷大風大浪後的平靜以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