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甲部(历史资料题)
本部所有試題均須作答。
細閱資料A、B、C、D及E,然後回答 (a) 至 (h) 題。
參考資料A
當時的中國人對政治持有甚麼態度?試從資料引用證據,支持你的答案。 (3 分)
就反映19世紀中葉中國人的政治態度而言,該資料有多可靠?試參考資料,並就你所知,解釋你答案。 (5分)
參考資料B
(c) 從資料歸納出中興領袖們經濟政策的兩項特徵。 (4分)
(d) 就有助於了解19世紀中葉中國所面對的經濟問題而言,該資料有多大的用處?
試參考資料,並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 (7分)
參考資料C
(e) 根據資料,推斷魯迅筆下所描述辛亥革命的兩項特色。 (4分)
參考資料D
(f) 梁啟超對資料所指期間中國的政治發展持有甚麼看法? (3分)
參考資料E
(g) 資料如何有助於了解當時中國人的社會覺醒? (4分)
參考資料C、D及E
(h) 就反映辛亥革命後中國所面對的政治及社會問題,討論資料C、D及E的用處和局限。試參考該等資料,並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 (10分)
資料頁
以下是甲部(歷史資料題)所用資料,考生可沿虛線將資料頁撕下,以便參閱。
資料A
下文是一名外國人於19世紀中葉在中國旅行時的見聞。
道光皇帝駕崩不久,我們正好離開北京外遊。一天,我們在一家客棧喝茶時,碰到有幾個中國公民在座,於是試圖引起一點政治討論。我們談到皇帝最近駕崩這件必會令所有人感興趣的大事。對於當時還未公布誰是皇位繼承人,我們表示憂慮。……我們提出各種假設,希望能刺激在場的良好公民發表他們的看法。可是他們似乎充耳不聞。……當這種冷漠的態度確實開始惹惱我們時,在這群高尚的中國人當中,有一位自他的座椅走過來,嘲諷地笑說:「官員領受朝廷俸祿,自當處理國家大事。那就讓他們食君之祿吧!事不關己,己不勞心。若涉足政治而無利可圖,我們豈不成了大傻瓜?」其餘的人喊道:「這之有理!」
資料B
下文取材自費正清就同治中興所作的討論。
滿清政府復興起來的活力未能克服中國傳統政治的惰性,它只能按本身已不合時宜的方式運作。中興領袖們保守地強調農業的重要性,並現之為國庫收入和百姓生計基礎。他們沒有具備經濟成長或發展的現代概念,但……繼續把商業(包括對外貿易)貶抑為不事生產。他們反而只管向農民和官吏提倡節儉和廉潔等傳統理念,以求土地作物足以養活百姓和維政府運作。為了扶助農業,他們嘗試降低長江下游地區的田賦,惟成效不大,卻沒有嘗試降低田租和限制地主的權力。他們嘗試讓必要的公共工程系統得以重新運作,以控制水患,然而其治理黃河的成績比他們的前任好不了多少。
資料C
下文取材自1921-22年間出版的一部魯迅小說《阿Q正傳》,引文中魯迅描述兩名村民於武昌起義後以革命為名所做的事。
趙秀才消息靈,一知道革命黨已在夜間進城,便將辮子盤在頂上,一早去拜訪那歷來也不投契的錢假洋鬼子。這是「咸與維新」的時候了,所以他們便談得很投機,立刻成了情投意合的同志,也相約去革命。
他們想而又想,才想出靜修庵裏有一塊「皇帝萬歲萬萬歲」的龍牌,是應該緊革掉的,於是又立刻同到庵裏去革命。因為老尼姑來阻擋,……他們便將伊當作滿政府,在頭上很給了不少的棍子和粟鑿。尼姑待他們走後,定了神來檢點,龍牌固然已經碎在地上了。而且又不見了觀音娘娘座前的一個宣德爐*。
* 宣德爐:明朝宣德年間(1426-35)製造的香爐,常獲視為貴重之物。
資料D
下文取材自梁啟超於1922年為上海報刊《申報》五十週年報慶而寫的一篇文章,內容評論中國過去五十年的政治發展。
這五十年來中國具體的政治,誠然可以說只有退化並無進化;但從國民自覺的方面看來,那意識確是一日比一日鮮明,而且一日比一日擴大。自覺,覺些甚麼呢?
第一:覺得凡不是中國人都沒有權來管中國的事。
第二:覺得凡是中國人都有權來管中國的事。
第一種是民族建國的精神:第二種是民主的精神。這兩種精神,從前並不是沒有;但那意識常在睡眠狀態之中,朦朦朧朧的;到近五十年──實則是三十年──卻很鮮明的表現出來了。……在最近三十年間我們國民所做的事業,第一件,是將外族統治的政治根本剷除。第二件,是將君主專制的政治永遠消滅。而且這兩宗事業,並非無意識的偶然湊會。的確是由人民一種根本覺悟經了很大努力,方纔做成。就這一點看來,真配得上進化這兩個字了。
資料E
下圖展示1920年代初期廣州街道一景。
試卷完
資料來源
資料A: 取材自Arthur Henderson Sm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new York Revell, 189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低空经济装备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 VIP
- 自由贸易区背景下海南绿色港口发展研究.docx VIP
- .STANDARD HX270操作说明书.pdf VIP
- 形容词、副词、系动词高频考点-2025年中考英语专项复习(上海专用)(原题版).pdf VIP
- 自由贸易区背景下海南绿色港口发展研究.pdf VIP
- 英语二必考500词.docx VIP
- 长沙农商银行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pdf VIP
- 个人简历模板空白表格-表格个人简历.docx VIP
- 高三英语二轮复习阅读理解-传统文化专题 Traditional Culture(选自China Daily).docx VIP
- 铁路货运员业务学习资料.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