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论清末法律教育的改革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pdf

论清末法律教育的改革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清末法律教育的改革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014年7月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ul.,2014 第43卷 第4期 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43 No.4 ■教育学研究 论清末法律教育的改革 蔡 永 明 (厦门大学 学报编辑部,福建 厦门361005) 摘 要:鸦片战争后,中西文化的冲突与交融,使传统的法律教育也面临着一场新的变革。纵观清末的法律教 育改革,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走出国门学习西方的法律文化,即法政留学;二是广泛传播近代的法律文化,即国 内的法政教育。虽然清末的新式法律教育带有较为明显的功利倾向,法政教育机构也存在诸多弊端,但在吸收近 代西方法律文化、普及近代法政知识、推动近代司法改革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标志着传统法律教育方式 向近代的转型。 关键词:清代法律教育;法政留学;法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K252;D92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83(2014)04-0148-07 收稿日期:2014-03-15 作者简介:蔡永明,男,江西南康人,历史学博士,厦门大学学报编辑部副编审。   在中国历史上,较早就有法律教育。如唐宋时 其头等学堂中设立了专门的“律例学”,其课程包括 期最高学府国子监中设有律学,是当时政府专门设 [2]26-36之后设 大清律例、各国通商条约、万国公法等。 立的法律教育机构。明代也较为重视对官民的法律 立的上海南洋公学、京师大学堂也开设了法律专业。 教育,政府制定的《大明律诰》等法令往往要做到家 法律专业和课程的开设表明,传统的法律教育方式 喻户晓。但在封建社会后期,“德主刑辅”的法律思 已经开始向近代转型。 想使传统的法学和法律教育日趋衰微。在清代,法 律教育在整个国家教育中的地位很低。负责地方司 一、清末法律教育改革的实施 法事务的主要是刑名幕友,其法律知识的获得,除日 清末的法律教育和历代封建王朝的法律教育有 常的经验积累之外,更多的是依靠前辈的言传身教。 着本质上的不同。从京师同文馆成立到辛亥革命前 正如论者所言,“直到清末,为从事法律工作所需的 夕,短短几十年间,中国开始放下了天朝上国的架 专门训练,或凭个人的自修历练,或流散于官学体系 [1]50 子,引进西方的法律文化。纵观清末的法律教育改 之外的民间社会” 。而鸦片战争后中西文化的 革,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走出国门学习西方的法 冲突与交融,使传统的法律教育也面临着一场新的 律文化,即法政留学;二是广泛传播近代的法律文 变革。洋务运动时期,出于对外交涉的需要,清政府 化,即国内的法政教育。 在其各类教育机构中开始引入西方的国际公法。 1867年,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在京师同文馆中讲授美 (一)法政留学 国学者惠顿的《万国公法》,可以看做是中国近代意 法政留学的兴起是和清末的留学运动分不开 义上的法律教育的肇始。如果说学习国际公法还只 的。在洋务运动时期,出于“师夷长技”的需要,清 是清政府被迫适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