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建筑之木结构
摘要:中国传统建筑以木材为主要基材,发展出系统的木结构形式。本文是
作者将对木结构的基本类型、组成元素和历史沿革进行简要叙述和论述。
中国传统建筑以木材为主要建材,并发展繁衍出完整缜密的木结
构,其历史源远流长。
中国建筑之源头究竟起于何时何地,当无法考证,而木构建筑似乎
也是如此。但是从有较详尽史料记载起,到后世的考古发现,屡屡有关
于木构建筑的记载和发现。
殷代末年(约公元前十二世纪)“纣王广作宫室,益广囿苑”,“其
后约三千年,乃由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所寓以发掘,发现若干建筑遗址。
其中若干处之木柱之遗炭尚宛然存在,盖兵乱中所焚毁也。后代中国建
筑之若干特征,如阶基之上立木柱之构架制,……已可确考矣。”(梁
思成,中国建筑史,第19 页)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
翼翼。/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鼛鼓
弗胜” (诗经·大雅·文王之什)至此(周),传统木结构,如木柱的
采用,翼形的屋顶,已经初露端倪。
至春秋战国,木结构之立柱、门扇、斗拱、枋以及斗拱承托平坐的
形式已初具规模,此情况可以从故宫博物院藏 “采桑猎钫”中的宫室图
上看出。(插图1)
至秦始皇更是开始亘古未有的大肆兴建,“先建前殿阿房,东西五
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史记·秦始皇本纪),
我们熟知的杜牧的《阿房宫赋》中写到 “蜀山秃,阿房出”,可见当时
修建宫殿囿苑的主要用材乃为木材。
至两汉,宫苑和市井建设仍绵延不绝, “长安城内诸宫散置,有长
乐、未央、明光、长信及桂宫、北宫六处,有九市,百六十里,八街,
九陌”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第24 页)。从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及
汉代的仿木构墓室建筑中可以看出,至此,传统建筑的木结构(椽,斗
拱,枋等)已经在多样化的基础上形成了最基本的模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兴起,大江南北石窟洞穴星罗棋布,其中大
部分的石窟从结构上看均是模仿木构,更有完全忠实模仿木构的实例,
可见木构建筑在当时应是建筑的主流所在。
如今确有年代可考的最古的木构建筑是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建
于唐宣宗大中十一年(公元857 年)。此寺是经梁思成先生费尽千辛万
苦始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由佛光寺大殿大可以略看出当时木构的发
展情况,应该说,此时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几趋于成熟并已经成一个相对
稳定的模式,后世即使有修改,也是在小处细节。
至宋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 年),李诫作《营造法式》,是中
国建筑史上记载最早最系统的一本关于建筑科学的工具书,其中对于建
筑的用材、构架、结构、比例都有详细周全的规定。至此,应该说,传
统木构建筑已经在一种理论体系的指导下逐步完善。
再到元、明、清期间木结构的演变或趋简练硕大,或趋精巧细致,
或有更多新作法的出现,或不可避免经历避重就轻的倒退,当是历史发
展之常有更迭,但其发展始终是在一个主干的基础上,万变而不离其宗。
埃及和西方传统建筑以石材为主要建材,而中国传统建筑则以木材
为主要建材,其中可能有诸多偶然性原因,但也或有可探讨的必然性。
首先从地理条件来讲,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所在地均以石材
为普遍可采之材,而缺乏大量的森林和材质适宜的木材。而埃及的干旱
气候及希腊罗马的潮湿的地中海气候都不利于木材材性的稳定性。相对
地,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木材的来源及气候条件对木建筑都很友
好。以此,凡三种文明因其地理条件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建筑传统,或有
可考之处。其次,从更深层次的文化及宗教领域来看待,埃及法老向往
灵魂转世而永世长存,石材的坚硬和恒久正是这种这种内在信仰的外在
表现,因此我们得以在今天仍能瞻仰金字塔。西方文明则总偏向创造高
高凌驾于凡俗之上的神灵,尽管希腊的神灵十分人性化,但是始终相信
外在的实物的恒久性暗合内在神灵或精神的永久性,因此我们得以在今
天仍能看到希腊的雅典娜神庙。然而与此两种文明不同的中华文明,首
先其宗教信仰的传统较弱,“中国的文化原本就是以 ‘人文主义’为基
本精神的, ‘世俗化’的倾向是十分显著的。反映今世生活的居住空
间与环境构成了中国建筑文化的主体。” (赵辰,“民族主义”与 “古
典主义” --梁思成建筑理论体系的矛盾性与悲剧性之分析),其次
宗教信仰也趋于世俗化, “除了一些特殊的祭坛、石窟之外,中国文化
传统中绝大多数的寺、庙、楼、观都未在建筑形态上形成与居住空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1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 某某燃气高压环线及场站建设工程设计项目设计招标--技术标书.doc
- 《车用驱动电机原理与控制基础 第2版》_钟再敏 习题解答 .pdf
-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高一上期末英语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 上海市向明中学2024-2025学年高校自主招生讲义:物体的平衡含答案.docx VIP
-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泰山学院.docx VIP
- 《妊娠与甲状腺疾病》课件.pptx VIP
- G120变频器参数设置 (1).pptx
- 《中国渔业统计年鉴》.docx VIP
- 庙宇修缮申请书模板.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