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华文化复习纲要
“盖以‘华’自诩,犹以‘夏’自称,犹以‘中’自勉。国于大地,必有与立。中也,华也,夏也,亦吾先民所啧啧自诩,斤斤自号,黾黾自勉,而为文化之胚胎者。至于或称我为秦,或称我为汉,或称我为唐,穷本溯源,要皆人之称我,而非我所自字。故略而不论也。”——陈登原《中国文化史·卷首·叙意》 图腾(totem),是某一特定族群内的文化象征物,它被该族群内所有成员所认同,进而成为该族群的代称。本质上是某一特定族群对祖先的崇拜。 史: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放简策的容器,下面是手。合起来表示掌管文书记录。本义:史官 。 “史,記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说文解字》 “史为掌书之官,自古为要职。殷商以前,其官之尊卑虽不可知,然大小官名及职事之名多由史出,则史之位尊地要,可知已。” ——王国维《观堂集林》 史学的意义:彰往·藏往·察来 借《易经》的说法,史学首先要“彰往”,不能让人类的往昔湮没;然后要“藏往”,维持人类的历史记忆;进而还要“察来”,知道人类怎样可以比过去更好。历史之“有用”,亦在于此。过去不少人以为藏往即是想要复古,察来则是妄图预测,这是极大的误解。负面者如此,正面的亦然。知道历史成败的教训,或有可以摹仿或规避之处,但历史的重要不在于此。我们认识和了解到自己或他人过去的成败,不仅是可摹仿,也不仅是可规避,更不必是想要预测未来;温故知新的意义在于,过去的经验可以告诉我们曾经有过的机会和选择,也可以提示我们是否进行了足够努力,更可以帮助我们思考怎样可以做得更好。 历史需要被表现出来,因为史事如果不被记住,就可能被搞忘了。当然有人说,没被记住的历史也在我们血液里,就像盐化在水里一样。但是能展现出来还是比较好,如果我们知道自己的血里有多少盐和什么样的盐,当然更好。 古书描述帝王的三个倾向:1、古帝王降生神秘 2、容貌非同一般,3、绝顶聪明 “古帝王降生之神秘,容貌之非常,聪明之逾恒,皆可使古帝王之人格,与神相混。良以桀酋首出,非饰词无以动听;非假神无以威众。后之史人,取千年以前之传闻,记篝火狐鸣为实录,以致古之帝王,率含神之意味,即此故也。”——陈登原《中国文化史》 瑞典人安特生于上世纪20年代在河南仰韶遗址发现彩陶。安氏当时是中国北洋政府聘请的矿业顾问,从1914来华至1925离开,在中国待了十年,对中国考古学做出了重大贡献。安氏发现,仰韶遗址出土的彩陶与中亚土库曼斯坦的安诺及东南欧的特里波里等地的彩陶有许多相似之处,且制作时间上也在中亚与东南欧之后,故认为仰韶文化是从西方传播过来的。由于安氏是以考古发掘的实证来说话,因此在中国文化界形成了具有很大冲击力的新一波“西来说”。 “大学之法”四原则:预防、适时、循序、观摩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强调学习和教育对于个人的重要性。这里的“知道”是动宾短语,与现代文中的“知道”不同,强调学习的目标是“道”。 “学不躐等”:《礼记·学记》中的教学七原则之一。强调学习不能跨越其应有的阶段,应循序渐进,温故知新。是“中庸中节”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典型体现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礼记·学记》提出的重要观念。强调学生应选择自己爱好的专业,才能激发出主观能动性,才能易于有所成就 中华古文明的特点:1、兴于山岳 2、多元共生 吾国文明,实先发生于山岳。古代诸部兴于山岭者多,而起于河流者少。如天皇兴于昆仑山,地皇兴于熊耳、龙门山,人皇兴于刑马山。出暘谷,分九河之类,实吾民先居山岭,后沿河流之证。”——柳诒徵 世界上迄今只有中华大地在人类起源的各个环节中没有缺环。在距今6000年左右,中华大地的文明火花如满天星斗一样璀璨。在甘青地区有齐家文化系统,在辽西地区有红山文化系统,在海岱地区有龙山文化系统,在长江中游地区有石家河文化系统,在长江下游地区有良渚文化系统,在中原地区有仰韶文化系统。这些文化系统各有其根源,都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这些文明不断融合,逐渐形成统一的文明。——苏秉琦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礼记·学记》 多:贪多好胜,不求甚解。少:孤陋寡闻。 易:浅尝辄止。止:畏难不前。 文化的四层结构由低到高,依次为: 物质文化层:典型代表:衣食住行 制度文化层:典型代表:法律 行为文化层:典型代表:民俗 心态文化层:典型代表:文学艺术 清代科举考试层级简表 自下而上:生员、举人、贡士、进士。对应的考试为:县试(童试)、乡试(省会举行)、会试(首都)、殿试(皇帝亲试)。科举制自隋朝产生,延至清末,是我国古代影响最深远的选官制度。特点:平等公正,教考成本低廉。考试形式(以八股文为典型)单一疆化,流于形式,但强调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契合中国传统文字的特质,并非一无是处。 传统科举制度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