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下私募行业分化加剧.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暴跌下私募行业分化加剧

暴跌下私募行业分化加剧在这半年来单边下跌的市场中,私募基金之间的业绩分化也被迅速放大。一部分表现优秀者,在显示出追求绝对收益定位特征的同时,中长期展示出十分出色的收益获取能力。而另一些私募基金,则损失惨重。 业绩分化加剧 半年来的单边下跌,对私募行业而言,是机会也是考验。根据国金证券研究、中心的统计,今年1到5月以来,阳光私募的平均收益率为-15.04%,表现不仅超越了上证指数,也超越了公募股票型基金。从横向比较,私募也跑赢了券商集合理财计划,同期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19.07%。 星石的江晖、天马的康晓阳、武当的田荣华、民森的蔡明、新同方的刘迅、淡水泉的赵军、景林的蒋志锦,以及从上投摩根退役的吕俊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私募基金在这半年来单边下跌的市场中,一定程度上展示出追求绝对收益的特征。在市场阶段性大幅波动的情况下,均有阶段性取得正收益的私募基金。比如深国投1、2、3期信托产品,今年以来的收益率分别达到5.16%、5.4%和4.96%,不仅远远超过相关指数,而且还是市场中为数不多获得正收益的产品。星石的投资管理人江晖,来自公募基金,此前曾是工银瑞信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 而由原长盛基金的基金经理田荣华管理的深国投1期,今年以来的收益率达到10.28%,堪称惊艳。 与此同时,私募基金之间的业绩分化也被迅速放大。一部分表现优秀者,在显示出追求绝对收益定位特征的同时,中长期展示出十分出色的收益获取能力。而另一些私募基金,则损失惨重。 按照国金证券的统计,如果将今年前5个月和过去1年分阶段比较,那么两阶段收益最高、最低的私募差距分别为35.07%和91.13%,远高于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和公募偏股型基金的收益差距。 例如此前被奉为“股神”的林园的3只信托产品中,除了首期信托成立时间较早而未亏损,林园2期、林园3期的净值目前都已经跌破80元,截至6月10日,林园1期、林园2期、林园3期今年以来的收益率分别为-39.05%、-39.07%和-39.09%。而由尚福林智囊团成员之一李振宁管理的深国投2-4期,净值也是惨不忍睹,今年以来的跌幅都超过了30%。 公募投奔私募 和国外一样,优秀而富有经验的公募基金经理转投私募如今已渐成潮流。除上文提到的原工银瑞信投资总监江晖外,上投摩根原投资总监吕俊离开后,创立了从容投资,原嘉实主题基金经理王贵文创立了隆圣投资,原海富通QFII的基金经理陈家琳创立了世诚投资,原博时价值基金经理肖华创立了尚诚投资等等。最近刚刚离职的原易方达基金投资总监江作良,也似有奔赴私募之意。 目前门槛最高的阳光私募是深国投2只产品的投资门槛已从原先的300万元提高到1000万元,创下阳光私募门槛之最,令业界叹为观止。民森投资的董事长蔡明曾是博时基金副总经理,也算是近十几年来股市的风云人物之一。当年琼金盘、深科技、风华高科、长安汽车等诸多股票,都与蔡明息息相关。去年5月,蔡明重返深圳创办民森投资,任董事长,出任总经理的则是蔡明10多年来的得力助手汪德生,此人也是博时基金公司基金裕元的前任基金经理。 业界人才涌向私募,似已经颇成气候。这恐怕也是近两年来,私募基金从投资理念到业绩都有明显提升的原因之一。 暴跌中的困境 尽管私募行业已成为市场中的新兴资本力量,但今年以来的这轮暴跌,已将不少私募基金拖入泥沼。以“丰收盈宝”为代表的清盘,只是其中较为极端的个案,但对多数私募来说,面临生存压力是不争的事实。 一位私募管理人表示,对于去年刚刚从公募转投私募的管理人来说,时机确实尴尬。不少产品从去年7月募集,建仓期恰逢市场高位,而后面临单边下跌,还没开始收取业绩提成,就已面临亏损的压力。 例如某著名公募基金经理,去年年初转投私募后,依靠其人脉和知名度吸引了第一批客户,业绩颇佳。示范效应之下,去年7月份的新发产品,该私募基金吸引了大量客户,现在已被全线套牢。其客户结构中,70%处于亏损状态,公司不仅得罪了客户,而且几乎颗粒元收。这种情形在私募行业中已不是单一现象。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无法承受剧烈的波动,一些客户开始赎回资金,对于短期业绩不佳的私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私募行业面临一轮新的洗牌。 1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