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03胡鈜耀、陈韦廷
小行星只是一塊塊大小、形狀不一,沿橢圓軌道繞太陽運行的小天體,它們的質量都不大,其中大部分運行在火星軌道與木星軌道之間,稱為小行星帶。小行星帶的來源有各種說法,有謂它們是大行星碎裂而成,有謂它們是太陽系誕生初期,原始瀰漫物質由於某種原因而未能凝聚成大行星,只形成小行星以分散狀態遺留至今,其中有些可能是彗星的殘骸(軌道較狹長者)。小行星被陸續發現至今已編號的有兩千多顆,若依照相觀測亮度大於21等星者已超過50萬顆。由1925年起新發現的小行星先予臨時命名,在算出軌道後再經過兩次以上衝日觀測,就賦予永久編號和專有名稱,有的以古希臘、羅馬神話人物命名,有的則由發現者給予其他名稱。在小行星中最大的一顆叫穀神星(Ceres),直徑約1003公里,另外三顆較大的小行星分別是直徑約608公里的智神星(Pallas),直徑約538公里的灶神星(Vesta)及直徑約247公里的婚神星(Juno)。而直徑約100公里的約有二百多顆,有些小行星甚至不足一公里。它們像九大行星一樣,一邊自轉,一邊繞著太陽公轉。許多小行星運行的軌道並不是正圓,有些還跨過地球軌道,繞到太陽系內部來。這些小行星偶而會遭遇其他天體撞擊,碎片四射,掉到地球上就成為隕石。
我們知道,地球內部有一個以鐵鎳元素為主構成的核心,而外層的地殼則是由較輕的石塊構成。造成輕重元素的分離,是一種沈積的過程。現在看來,較大的小行星形成的時候也經過了這樣的沈積過程,也就是在小行星還沒有完全凝固前,重元素像鐵和鎳,沈到核心,輕的元素留在表面,形成地殼。因此小行星遭受撞擊之後的碎片,有些以石塊為主,有些則幾乎全是鐵質,這也就是造成地球上隕石種類不同的主要原因。有另一個明確的證據,證明這種使得輕重元素分離的沈積過程的確發生過。那就是我們在鐵隕石的內部看到的規則花紋。這些花紋是金屬元素在從高溫的液態,冷凝成為固態的時候,一個一個原子依序排列成的近乎完美的晶格。要使得金屬原子能夠排成這麼整齊的形狀,冷凝的過程必須非常緩慢,大約每一百萬年降低攝氏十度!鐵的傳熱性質良好,如果有一團高溫液態的鐵直接暴露在冰冷的太空中,不出幾個小時,這些物質就會凝結成為一塊固態的頑鐵,溫度可以降到接近絕對零度。因此緩慢的降溫過程,只能在有外層地殼包裹的情況下才會發生。也就是因為這些花紋,所以從來就沒有人能夠拿假的鐵隕石騙人。不過話說回來,小行星帶雖然是地球上隕石的主要來源,但不是唯一的來源。1979年,在南極洲發現了一塊隕石,化驗的結果,發現它內部包含的氣體成份,與海盜號太空船在火星大氣層裡測量到的成份,幾乎完全相同。因此天文學家相信,這塊隕石是火星表面遭遇外來天體撞擊的時候,噴發出來的碎片。撞擊的力量一定很大,使得部份碎片能脫離火星的重力場,千里迢迢,飛越將近一億公里的太空,掉到地球上來。
1994年三月,一顆小行星1994 ES1,以十五萬公里的距離由地球旁邊經過。地─月距離是三十八萬五千公里,因此在天文的標準上,這顆小行星幾乎可以說是和地球擦身而過。這個最接近的記錄,在1994年12月,被另一顆小行星1994 XM1打破,這顆小行星當時以十萬公里的距離掠過地球。如果地球有知,早就嚇出一身冷汗。從九0年代開始,美國太空總署就計畫成立由許多中小型望遠鏡組成的「太空監測網」,追蹤接近地球的小行星。從地球軌道到小行星帶的內緣,大概三億公里。如果有一個直徑一公里的小行星,從小行星帶內緣對著地球前進,反射的太陽光,會使得這個小行星看起來像是一顆22等星。22等星雖然比肉眼能看到的 6等星暗上兩百五十萬倍,但對一個二米直徑的中型望遠鏡而言,是可以偵測得到的。一個一公里直徑的天體,撞上地球,會放出超過千億噸核爆威力的能量。天文學家相信,這樣大小的天體,在地球到小行星帶之間,大約有兩千個,但目前我們所知的,不到百分之十。因此,藉著「太空監測網」的逐漸設立,科學家希望,在往後的二十五年裡,能夠確實的掌握這些會接近地球的天體的運行路徑,一旦在它們構成威脅的時候,能夠及早預警,才有充裕的時間尋求對策。
?大約在五萬年前,一塊來自小行星帶的碎片,以高速奔向地球。這塊幾乎全由鐵鎳組成的小型天體,直徑不過幾十公尺,但卻有近一百萬噸重。它以不到十秒鐘的時間,穿越了地球四周百來公里厚的大氣層,撞向北美洲南部。一陣天崩地裂之後,在地上留下了一個直徑超過一公里的大坑,這雖然不是地球表面最大的「隕石坑」,但卻是保存的最完整的一個。它位於今天的美國西南亞利桑那州北部的沙漠平原上。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數億年前,這裡是黃沙滾滾的大漠,之後在石炭紀到二疊紀之間,這裡曾是汪洋一片,在其後的三疊紀和侏羅紀裡,這裡又曾經是一片低地沼澤。如今,它又回到了沙漠狀態。
這個形狀接近正圓的隕石撞擊坑直徑有1.2公里,大到可以同時進行二十場足球賽;深有一百七十公尺,大約等於六十層樓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