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参、存有概念之形成与性质
參、存有概念之形成
形上學的對象是存有,其形式對象是:從存有(esse)的觀點而探討存在者(ens)。存有的概念,是人理智認識存在的事物,認識其實在的因素,而形成的概念。但存在的事物是具體個別之物,而理智所形成的概念是普遍的,認識能力如何由具體個別物體而形成普遍的概念?
存有概念之形成
人心靈接觸事物,事物呈現心靈中經思想之反思而有了概念。思想的表現是認識作用,反思是使認識對象脫離物質因素,傳統哲學稱為抽象作用,可以從主體與客體二角度而探討。
1.從客體的角度:客體提供思想內容,存有指向擁有存在及本性的個體,具其時空因素,及個別物質的因素,主體欲認識個體之基本實在性,必須忽略這些因素,因這些各別因素變化多端,難於認識。忽略的過程稱為抽象作用,存有概念是由三級抽象而形成。
物理抽象:忽略客體的個別物質性,保留共同物質性,抽象結果是本質觀念的形成。
數學抽象:忽略物體之共同物質,保留其可理解之物質(intelligible matter),即其數量。(如時、空等可量化之因素)。
存有抽象:忽略一切差別相、一切物質因素、只注意事物最基本的共同因素,其實在性。但因差別相也是存有,故理智只能將一些次要的因素分開,而注意最基本、最原初的因素。此謂理智藉分開作用而發現存有。
結論:三級抽象之結果,是一個內容非常浮泛的概念。
2.從主體的角度:從分析主體之認識活動本身。
直觀:感官直接接觸物質物,內感官將綜合形成個別的圖像。
理解:發現、領悟個別圖像中的共同因素,認出其實在性辨別真假。
肯定:肯定經驗之對象為實在。
結果:將抽象過程中所忽略的內容、歸還空泛的概念形式。因為一切皆實在、抽去實在則為無。而歸還之內容,是具體存在物應有之內容,故異常豐富,存有是最不抽象的概念。
3.存有是最抽象而又是最不抽象的概念。
(一)存有概念涵蓋一切,代表所有具體的東西,但是以隱含的方式而涵蓋一切,是不清楚而浮泛的代表。
(二)在形成的過程中,只注意事物的共同因素,而忽略一切,抽象意指分開、隔離。最抽象的形式,是存有概念之顯意。
(三)問題:最抽象又最不抽象的概念,指的是什麼?是那一部份?
4.說明:
在第一與第二級抽象中,抽象指分割、脫離、及忽略個別、對立、相異的因素,而抽出相同的因素。在第三級抽象中則不能,因為一切都是有,對立也是有,區分也是有,所以只能說是「分開」。但「分開」這觀念也有困難,因事物不能與其性質分開。一切都是有,但是浮泛的涵蓋一切。
最抽象與最不抽象:因涵蓋一切,外延最廣。因指向萬物的共同因素,內涵最貧乏。
結論:存有是內涵最貧乏,而外延最廣的概念。
表達存有概念之語詞
一般日常生活中,人們用語言表達思想,而思想是由經驗而來,語言是用以表達思想的符號。符號有兩個作用:(1)指向存在事物﹔(2)表達思想與存在的關係。但不論是那一方面,語言是具有類比性的,形上學的語言,更是如此。因此,應先理解類比的意義。
1.類比的意義:
字義:從希臘/原文ana,由上而下,有還本、追溯根源的意義。拉丁文是retro 、 logia:指思想,思想與語言之關係、交互作用是關係。關係有(1)適當的,即按照比例的關係﹔(2)相稱的,即相似的比例等。
類比的指意:從用法而視之,語言的用法指其指義而定,一般而言,語言指向存在。另一方面,語言的用法指其「如何」指向,此為「陳述」(predication)。語言的用法是如何為事物命名、如何描述或陳述事實。後者是邏輯陳述方法,前者是形上學的方法。
語詞的形成:人之思想把經驗到之對象形成概念,概念有其內容與意義。事物之本性,是經驗的累積,理智加以綜合比較的結果,理智「領悟」事物之核心意義,並為此因素命名。比較的根據是物體之間的關係,但許多物體是因思想之命名而統一。「名字」是詞,而「名字」是思想形成之概念,詞則表達概念。
詞與概念
概念是思想認識對象之後,理智理解思想中的某些共同因素而形成,理智先向內心表達,稱為「心語」,用語言表達是詞 (term) 。
概念有內容,詞表達所理解之內容,又能用以說明人認識之過程,詞指向某對象,是其指意,主體賦予涵意,一般稱為意義(此為陳述,predication)
一詞可以指向多種意義,也可以指向一種意義,前者為多義詞,後者為一義詞。有時發現事物是既相似又相異,表達此同中有異的意義為類比詞。
2.類比之層次:邏輯與形上學,都必須涉及概念之表達即詞之用法,但兩者之觀點不同。形上學探討的,是語詞與實際存在事物之關係,而邏輯探討思想之過程,是論及意義之形成,及概念與概念之關係。因此,有三個層面之類比:
詞義之類比:此為邏輯類比,詞義類比不涉及物之存在,而是一詞如何表達其意義,如「健康」一詞之使用。健康首要是指生命體之某一性質,但也可用於食物及藥物、皮膚之顏色等。食物與藥物,本身與健康沒有關係,是因其所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cba 主客场赛防守技战术运用效果与主场效应分析 -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pdf
- cao2mgo2al2o32sio2 系微晶玻璃晶化和性能 - journal of.pdf
- b介子的放射性纯轻衰变的研究.ppt
- casa 室内移动定位智能服务解决方案 - casa systems.pdf
- caco-2 细胞模型的建立及其在真菌毒素吸收率研究中的应用pdf.pdf
- civa中国演出风云盛典奖项设置及评选办法.doc
- cjg6完善化改进型电动机操动机构 - 西安高压开关厂电器产品研制厂.doc
- b - 无锡宏源技师学院.ppt
- clearways(防冲击面罩) - honeywell safety products.pdf
- cmi徵才公告.doc
- 精品解析:北京市西城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docx
- 精品解析:北京市大兴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精品解析:北京市平谷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英语试题(解析版).docx
- 精品解析:2024-2025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期末测试数学试卷(解析版).docx
- 精品解析:北京市昌平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精品解析:北京市大兴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 精品解析:北京市第五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解析版).docx
- 精品解析:北京市西城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解析版).docx
- 精品解析:北京市第五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