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前言-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序号 勘探 点 类 型 勘探 点 编 号 钻探 深度 (m) 高程 (m) 坐标 取样个数 标 贯 (次) 备 注 X Y 原 状 样 扰 动 样 1 取土样钻孔 GK1 51.80 6.18 2722701.0157 511403.0231 4 4 18   2 取土样钻孔 GK2 25.60 11.00 2720806.6530 510832.1580 4 3 10   3 取土样钻孔 GK3 44.20 9.50 2718361.5535 511093.7152 6 3 14   第二章 自然地理概况 一、位置与交通 本线路位于晋江市金井镇内,起于东华村,终于围头村附近,线路总体由东北至西南延伸。区内主干道有省道308、县道322等,交通较为方便。 二、气象与水文 测区位于晋江金井镇内,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温和湿润、雨量充沛, 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20o C以上,最冷的为一月份,月平均气温11~12o C;最热的为7月份,月平均气温28~29o C,最高达41.5o C;大部分地区有短霜期。 测区年降雨量分布不均,雨季旱季明显,每年5~9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3月为旱季,年降雨量为1600—1800毫米,年蒸发量大于降雨量,属于干旱区。每年7—9月为台风季节,常受台风袭击,为主要的灾害性气候。 线路沿线无大的地表水系,多为人工开挖的小沟渠、鱼塘等,其中以钞岱水库库容最大。 三、经济 线路区的晋江市金井镇经济发达,企业众多,人口密集,为我省主要侨乡之一。 第三章 工程地质条件 一、地形地貌 本项目位于晋江市金井镇,沿线居民区及场区密集,地貌单元主要由冲洪积平原间残坡积台地构成,总的地形地势为较为平缓,海拔高度一般在10-50m,路线经过最高海拔65m。 残坡积台地 冲洪积平原地貌 二、地层、岩浆岩及工程地质层组划分 根据岩土的地质年代、成因类型、工程地质性质,将地基土划分为若干个工程地质层组,沿线经过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冲洪积层、坡残积层、燕山早期侵入岩: 1、第四系堆积物主要有:冲洪积层(Q4al-pl):以粘性土、砂、砾为主,一般厚度在10~15米。第四系坡残积层(Qel-dl),主要分布于表层,基岩全、强风化层之上,一般厚度在5-20米。此外局部地表见零星分布的人工填土(Q4me),一般厚度在0.5~1.5米。 2、线路沿线地段内发育的前第四系地层主要为燕山早期侵入花岗岩(γ52),为较硬~坚硬岩,有利于工程建设。根据现场调绘及钻孔揭露情况,线路场区中~微风化花岗岩埋深一般在10-45米。 具体工程地质层组特征详见插表1,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详见插表2,各层位具体的变化详见沿线工程地质剖面图。 三、地质构造 插图2 拟建项目场区构造(断裂)带分布略图(向上为北方向) 本线路位在区域上主要受长乐-南澳断裂带的影响,线路未见大的影响线路安全的活动性断裂构造,整段线路地质构造相对稳定,线路范围内未见对线路有影响的构造发育,场地适宜本线路的建设。 四、地震 地震活动是新构造运动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与断裂的活化密切相关。区内地震活动极为频繁和强烈,是我省著名地震活动区。历史上共发生4.75级以上强震五次,其中最强烈的为1604年12月29日泉州湾处发生的8级强震。 区内地震活动与活动性断裂带有成生联系,明显集中分布于活动性断裂带及它们的转折点,端点和复合部位。地震活动的频度和强度,自西向东有明显的增强,尤以泉州至厦门以东海域最盛,呈北东向带状分布。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011-2010)》,工程场地50年超越概率10%的平均土质条件下峰值加速度为0.15g。沿线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中硬场地土的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40s,建议抗震设计按《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JB02-01-2008)执行。 五、水文地质概况 项目区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温暖多雨,地表无大的水系,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是依靠降雨。丘陵区基岩裂隙较为发育,有利于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和汇集,形成地下裂隙水和孔隙水,地下水的分布主要受岩性、构造、地貌和植被等因素控制和影响。 1、地表水 线路沿线无大的地表水系发育,多为人工开挖的小沟渠、鱼塘等,其中以钞岱水库库容最大,地表水整体较为贫乏。 2、地下水 地下水的分布主要受岩性、构造、地貌和植被等因素的控制和影响,本线路主要可分为第四系冲洪积层孔隙水、基岩构造裂隙水、基岩风化层孔隙-裂隙水二大类型: ⑴、第四系冲洪积层孔隙水:分布于冲洪积平原地貌路段,地下水以冲洪积的砂、砾及含砂卵石等为含水层,透水性较好, 大多为潜水,阶地部分为承压水;水位埋藏较浅,水量较丰富,接受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