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制度.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制度

第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制度 (公元220年—581年) ? 重点、难点 : 一、《新律》、《泰始律》、《北齐律》等各个时期的重要立法成就; 二、法律形式、法典体例及刑罚制度的发展完善; 三、法律内容进一步儒家化的主要表现; 四、官僚贵族特权法的进一步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各个割据政权长期分裂、对峙、战乱的时期,也是各个民族之间相互斗争、相互学习、最终走向民族大融合的时期。为了在动乱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各个政权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纷纷进行改革,其法律制度也多有创新,为隋唐时期法制的成熟完备创造了条件。而自西汉中期开始的法律儒家化,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深入发展,从而直接影响着后世的法制发展。 ? 一、? 立法概况 (一)法制指导思想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总的发展趋势是沿着汉朝确立的“德主刑辅”思想继续推进法律的儒家化,进一步引礼人律。 东汉末年,曹魏政权的奠基者曹操明确提出:“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主张兼采法家与儒家治国策略而礼刑并用,根据社会形势的治乱变化而有所侧重。 两晋时期,由于门阀士族统治的发展,儒家“礼有等差”的思想更适合他们的政治需要,积极地引礼入律,促进了法律的进一步儒家化, 南北朝时期,南朝法律思想一遵西晋,宣扬礼教,建树不大;北朝虽多为少数民族建国,但入主中原后,很快接受儒家思想,深受汉晋法律文化的影响,很快确立了以德礼为主的法制指导思想,法制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 ? (二)主要立法活动 1、三国时期的立法 三国时期,魏、蜀、吴政权均各自立法,其中最有影响、最具代表性的律是《魏律》。由于它是对汉律的改革,故当时称为《新律》;为了同北朝的魏律相区别,通常称作《曹魏律》。 法律繁多庞杂是秦汉早期法律的突出特点之一。魏明帝曹睿即位后,于太和三年(229年)下诏改定刑制,作《新律》18篇。其篇名分别是:刑名、盗律、劫略、贼律、诈律、毁亡、告劾、系讯、断狱、请赇、兴擅、乏留、惊事、偿赃、户律、捕律、杂律、免坐。 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以汉朝正统继承者自居,因而基本是恢复和沿用汉律。不过,在诸葛亮的主持下,也制定了《蜀科》,作为国家的基本法律。此外,还制订有《法检》、《科令》、《军令》等法规,但未传下来。《三国志》作者陈寿称赞诸葛亮治蜀,“立法施度,整理戎旅”,“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并评论他“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见诸葛亮以法治蜀成就显然。 东吴政权也是以沿用汉律为主。它曾两次修订法律:一是黄武五年(226年),陆逊认为法律过重,“劝以施德缓刑,宽赋息调”,孙权采纳了部分建议,“令有司尽写科条”,进行“损益”;二是嘉禾三年(234年),孙权鉴于“年谷不丰,颇有盗贼,乃表定科令,所以防御,甚得止奸之要”。可见这次修律主要是加强对“盗贼”的镇压。关于这两次修律的具体内容,史书没有记载。但东吴政权的刑法严峻,刑罚残酷,是其基本特点。 2、两晋时期的立法 晋武帝泰始四年(268年),下诏颁行《晋律》,又称《泰始律》。《晋律》对汉魏法律进行改革,进一步精简法律条文,形成了20篇620条的内容结构。其篇名是:刑名、法例、盗律、贼律、诈伪、请赇、告劾、捕律、系讯、断狱、杂律、户律、兴律、毁亡、卫宫、水火、厩牧、关市、违制、诸侯。 由于《晋律》言辞简约,实施中难免产生歧义,当时的著名律学家张斐和杜预分别为律作注,“兼采汉世律家诸说之长,期于折衷至当”,总结了历代刑法理论与刑事立法的经验。经晋武帝批准,下诏颁行天下,与《晋律》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经张杜二人注解后的《晋律》,也被径称为“张杜律”。 东晋一代,继续沿用“张杜律”,未进行新的立法活动。 3、南北朝时期的立法 (1)南朝的立法 南朝宋、齐、梁、陈四代,基本仍以“张杜律”为立法的蓝本,并未进行实质性改革。 宋孝武帝大明四年(460年),曾“改定制令”。三年后又下诏,“详省律令,思存利民”。但“改定”、“详省”的具体内容不详。 齐武帝永明年间,曾制定一部《永明律》。但它仅仅是将张斐、杜预二人的注释“集为一书”,而且并未真正付诸施行。近代学者程树德评论道:“宋齐均沿用晋律,南齐武帝尝欲令王植删正张杜旧律,事未施行。《唐志》有宗躬《齐永明律》八卷,盖亦不过考证旧注,实未定律也。”《唐六典》卷六《尚书刑部》注文也说:“宋及南齐,律之篇目及刑名之制略同晋氏,唯赎罪绢兼用之。” 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年),命蔡法度等人制定了《梁律》20篇,即刑名、法例、盗劫、贼叛、诈伪、受赇、告劾、讨捕、系讯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