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研究的历史
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研究的历史
① ② ③
景才瑞 揭毅 景高了
(①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系 武汉)
(②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武汉)
摘 :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研究历史是一个漫长的百家争鸣的历史。李四光教授生前曾致力于中国第四纪
冰川研究。其成果后来集于《中国第四纪冰川》(科学出版社)与《李四光全集》(第二卷,湖北人民出版
社)之中。他与当时一些中外反对派进行了有理有据的辩论,也得到一些中外学者的赞同。基本上得出了
肯定的结论。建国后又一再时起时伏引起了不少人争鸣。最近一些新的研究成果迭出,很有再一次论述其
分布与冰川类型的必要,如极大陆型冰川、亚大陆型冰川、极海洋型冰川、亚海洋型冰川等等。
关键词:李四光 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 研究历史 冰川类型 极大陆型冰川 亚大陆型冰川 极海洋
型冰川 亚海洋型冰川
1. 建国前的争论
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发展历史,是一个百家争鸣的过程的历史,曲曲折折,反反
复复,由浅入深,逐步提高。最早记述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遗迹的是苏格兰地质学家格克于
1894年出版《大冰期》一书,其中引用外国旅行者威廉生在山东省东北部与陕西省潼关附
近的一些巨大漂砾,就认为这些巨大漂砾为第四纪冰川作用所搬运的。但格克所记述的只是
根据普通旅行者的观察,不足为地质科学家所重视,而且《大冰期》一书在中国流传很少,
知者不多,因而他的观点没能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真正发现并进行科学研究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是从李四光教授(1889~1971)正式开
始的。他于1921年首次在河北省太行山东麓沙河与山西省大同附近发现并确定第四纪冰川
遗迹之后,继而又在长江流域发现一系列冰川地貌与冰川堆积物,便立即引起了地学科学界
的强烈反响,有反对者,也有赞成者。1922年,李四光教授在中国地质学会第三次全体会
员大会上,作了题为“中国第四纪冰川作用的证据”的学术报告,展现出他在沙河与大同发
现的冰川条痕砾石,但当时到会的北洋政府农商部顾问、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反对,尽管他
对李四光所提出的那些非断层擦痕所能解释的条痕砾石提不出其他合理的解释,但他对冰川
作用之说只是轻蔑地一笑置之,态度非常冷淡。由于安特生长期在中国华北地区从事考古发
掘方面的工作,他所能接触到的基本上都是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沉积,因而他就很难接受第四
纪冰川作用观点。加之,德国地学科学家李希霍芬曾先后来中国作过七次地质调查,足迹遍
及东西南北,并著有 《中国》三卷,书中对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作用的遗迹渺无所记,所以
许多中外地学学家大都默认中国东部无第四纪冰川作用可言。尽管李四光的“华北挽近冰川
① 作者简介:姓名:景才瑞 性别 男 职称 教 授 专业 地理学
② 作者简介:姓名:揭 毅 性别 男 职称 副教授 专业 地质学
③ 作者简介:姓名:景高了 性别 男 职称 工程师 专业 地质学
作用的遗迹” [1-2]之文,以英文发表于 1922年 1月英国《地质杂志》第59卷,第691
期,第14-21页上,面向了世界,但影响不大,只能算是开了个头,万事开头难呀。
从1931年开始,李四光教授与北京大学地质系的学生在江西省庐山进行野外实习考察,
发现更多的冰川遗迹,如平底谷 (U形谷)、漏斗状洼地 (冰斗)、冰川泥砾堆积物,其中有
些大漂砾直径达数米之巨,远离庐山基岩达数公里之远,有些漂砾上并带有擦痕。这些众多
的现象出现,引起李四光教授再度联想到这比河北沙河与山西大同的冰川遗迹更加明显,非
冰川作用所不能形成。于是1933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地质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上,
李四光教授以理事长的身份作了题为“扬子江流域之第四纪冰期” [1-2]的学术报告。内容
丰富,长达两个多小时,边讲边放幻灯片。列举出庐山地区的冰川地貌与冰川堆积物证据,
据此第一次将中国第四纪冰川期划分为:鄱阳冰期、大姑冰期、庐山冰期三个冰期。此学术
报告以英文刊登在 《中国地质学会志》1933年第13卷,第1期,第15-62页上。孤掌难鸣,
两石相击才会并发出火光。为了开展争鸣,李四光教授与美国学者巴尔博、法国的牧师德日
进、瑞典的学者那林、中国的学者杨钟健等于 1934年,在江西庐山现场考察讨论,各述己
见,未得统一。那林对李四光教授说,这些现象要是在我的国家——瑞典发现就是冰川作用
形成的。模棱两可,骑墙观望。杨钟健后来在李四光去世后,回忆庐山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湖南株洲市工会社会工作者招聘3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3考试软件评测师真题及答案完整版.docx VIP
- 机务基础维修执照考试资料系列 M11 .pdf VIP
- 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防范制度、措施、报告制度.docx VIP
- 2025年湖南株洲市工会社会工作者招聘3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语文试卷及解答参考.docx VIP
-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3.1《维护秩序》优质教案.doc
- 冷链医疗器械培训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2025湖南株洲市工会社会工作者招聘30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乾坤木业业务流程诊断.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