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镍奥氏体球墨铸铁综述
赵新武 张居卿
(西峡县内燃机进排气管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 西峡 474500)
摘要:本文对高镍奥氏体球墨铸铁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力学性能、热处理、使用要求及其工艺控制要点进行了综述。打破了传统的“充满度”理论,利用较高的“碳当量”,获得了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充满度 碳当量 热处理
高镍奥氏体球墨铸铁因其具备优异的抗热冲击性、抗热蠕变性、耐蚀性、高温抗氧化性
以及低的热膨胀性和低温冲击韧性,在国内外被广泛用于制造海水泵、阀、增压器壳体、排气管、气门座等耐热、耐蚀的零部件产品。奥氏体球墨铸铁具有原子紧密堆积的面心立方晶格结构,在常温下具有稳定的奥氏体组织,具有比普通球墨铸铁和硅钼球墨铸铁都高的热化学稳定性。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此处所说的高镍奥氏体球墨铸铁是指含镍量大于12%,在铸态下获得奥氏体基体,石墨呈球状的铸铁。是球墨铸铁的特殊品种。
在“铸造技术标准手册”(2004年5月版)中把高镍奥氏体球墨铸铁列为耐蚀铸铁。
高镍奥氏体球墨铸铁在750℃左右仍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和令人满意的力学性能,特别重要的是,由于其基体组织为奥氏体,在临界温度附近没有相变,因而不易因骤冷骤热而产生变形或裂纹。
某些牌号的高镍奥氏体球墨铸铁在很低的温度下仍具有良好的伸长率和抗拉强度。例如QTANi23Mn4在-196℃抗拉强度≥620MPa,伸长率≥27%。
高镍奥氏体球墨铸铁有各种不同的牌号,本文侧重于QTANi35Si5Cr2的某些特点综述一些共性的东西,读者可依据不同的牌号、铸件和不同的工况条件作为参考。
1 化学成分
奥氏体铸铁牌号符合GB/T 5612的规定,依据GB/T56648分为12个牌号,分别见表1、表2。
表1 奥氏体铸铁化学成分(一般工程用牌号)
材料牌号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C≤ Si Mn Cu Ni Cr P≤ S≤ HTANi15Cu6Cr2 3.0 1.0~2.8 0.5~1.5 5.5~7.5 13.5~17.5 1.0~3.5 0.25 0.12 QTANi20Cr2 3.0 1.5~3.0 0.5~1.5 ≤0.5 18.0~22.0 1.0~3.5 0.05 0.03 QTANi20Cr2Nba 3.0 1.5~2.4 0.5~1.5 ≤0.5 18.0~22.0 1.0~3.5 0.05 0.03 QTANi22 3.0 1.5~3.0 1.5~2.5 ≤0.5 21.0~24.0 ≤0.50 0.05 0.03 QTANi23Mn4 2.6 1.5~2.5 4.0~4.5 ≤0.5 22.0~24.0 ≤0.2 0.05 0.03 QTANi35 2.4 1.5~3.0 0.5~1.5 ≤0.5 34.0~36.0 ≤0.2 0.05 0.03 QTANi35Si5Cr2 2.3 4.0~6.0 0.5~1.5 ≤0.5 34.0~36.0 1.5~2.5 0.05 0.03 当Nb%≤ [0.353~0.032(Si%+64×Mg%)]时,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Nb的正常范围是0.12%-0.20%。 对于一些牌号,添加一定量的Mo可以提高高温下的力学性能(见附录A)。 表2 奥氏体铸铁化学成分(特殊用途牌号)
材料牌号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C≤ Si Mn Cu Ni Cr P≤ S≤ HTANi13Mn7 3.0 1.5~3.0 6.0~7.0 ≤0.5 12.0~14.0 ≤0.2 0.25 0.12 QTANi13Mn7 3.0 2.0~3.0 6.0~7.0 ≤0.5 12.0~14.0 ≤0.2 0.05 0.03 QTANi30Cr3 2.6 1.5~3.0 0.5~1.5 ≤0.5 28.0~32.0 2.5~3.5 0.05 0.03 QTANi30Si5Cr5 2.6 5.0~6.0 0.5~1.5 ≤0.5 28.0~32.0 4.5~5.5 0.05 0.03 QTANi35Cr3 2.4 1.5~3.0 1.5~2.5 ≤0.5 34.0~36.0 2.0~3.0 0.05 0.03 对于一些牌号,添加一定量的Mo可以提高高温下的力学性能(见附录A)。 注: QTANi35Si5Cr2牌:ASTM A439-83 C≤2.3. DIN1694-1981 C≤2.0。 ISO 2892:2007 C≤2.0。意大利标准 C≤2.4。QTANi35Si5Cr2为依据ISO 2892:2007编制的国家标准牌号(未发布)。
1.1 充满度理论⑶
传统的充满度理论认为:高镍奥氏体球铁中的碳、硅、镍含量必须满足饱和度公式:
A ≥TC%+0.2Si%+0.06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