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术’’精微 闵求其故——读《算法的源流——东方古典数学的特征》.pdfVIP

“算术’’精微 闵求其故——读《算法的源流——东方古典数学的特征》.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巾围科技史杂志》第29卷 第2期(2008年):l87一l92 The Chinese Journalfor the History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1.29 No.2(2008) “算术’’精微 闵求其故术 读《算法的源流一 东方古典数学的特征》 纪志刚 (上海交通大学 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上海 200030) 李继闵著,曲安京、金英姬整理:《算法的源流——东方古典数学的特征》,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年8月,487页,36元。ISBN:978—7—03—019468—8 摘 要 《算法的源流——东方古典数学的特征》展示了李继闵数学史研 究的重要思想、精辟观点和卓越方法。当今中国数学史研究的新变化要求我们 对数学史研究的范式与案例加以深入剖析,悉心品味,自觉继承。从这一意义 上,《算法的源流》在方法论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必将成为数学史研究上的 一 部佳作。 关键词 李继闵 《算法的源流——东方古典数学的特征》 中国数学史 算法 中图分类号 N092:K8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441(2008)02—0187—06 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数学史研究的转折点。吴文俊先生“古证复原”原则的确立, 引领中国数学史研究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李继闵(1938--1993年)堪称这一时期 中国数学史家群体的杰出代表。1980年代的十年问,李继闵共发表数学史研究论文20 余篇…。1990年他的第一部专著《东方数学典籍(九章算术)及其刘徽注研究》 出版 后,在国内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此后,他便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九章算术》的研究之中, 先后撰写了《(九章算术)导读与译注》_3]、《(九章算术)校证》 ]。这段时期,李继闵的学 术研究事业达到峰巅。遗憾的是,1993年春他不幸罹患肺癌,于当年9月10日遽然辞 世。 《九章算术》研究的三部曲是李继闵的“天鹅之歌”,但这并不是李继闵数学史研究的 全部。他的重要思想、精辟观点和卓越方法多载于他的论文之中。因此,编辑出版李继闵 的文集,不仅是对李先生的深切怀念,更是一种学术传承。在西北大学曲安京教授的主持 收稿日期:2008—04—05 作者简介:纪志刚,1956年生,江苏邳州人,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教授。 …算术’精微”语出李继闵《(九章算术)导读与译注》;“闵求”意即“勉力探求”。“闵”又为老师名中一字,嵌 入文题,以示崇念。 l88 中 国 科 技 史 杂 志 29卷 下,裒辑编次,勒成一册,名为《算法的源流——东方古典数学的特征》 。全书收录李继 闵31篇文章,按其内容分为:绪论:中国传统数学的特点;第一章:算法源流;第二章:算理 辨析;第三章:“调日法”释疑;第四章:中国剩余定理。本文择要述之如下,以期帮助理解 李继闵的治学旨趣和学术成就。 1 “中国传统数学的特点:恢宏的数学史观 是书“绪论”题为“中国传统数学的特点”,以此开篇表现出编辑者的匠心独运:既展 示出李继闵对中国古代数学的历史总揽和深刻认识,又与该书副题“东方古典数学的特 征”相呼应。“绪论”分4大部分,首先阐明“鲜明的社会性是中国传统数学最基本的特 点”。其中特别强调,所谓中国传统数学的“社会性”,主要是指“在中国长期封建专制的 政治制度的控制下,古代数学对于社会有着直接的依从关系。”因此,这种“社会性”具体 表现在“实用性”、“官学性”,以及与各种社会思潮、哲学流派联系的紧密性。次之论述 “形数结合,以算为主,使用算器,建立一套算法体系是中国传统数学的显著特色”。进而 概括得出“‘寓理于算’和理论的高度精炼,是中国传统数学理论的重要特征”。最后分析 “中国传统数学持续而又稳缓的发展趋势,及其理论的局限性”,客观指出:“中国传统数 学对于社会极强的依赖性,使它往往囿于经验,满足实用,因而致使它的理论的丰富蕴藏 未能得以充分发掘”。同时,分析了古算经文只著算法而算理通过口授师传的教学方式 有碍于“数学理论的流传和发展,研究成果易被埋没湮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