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主要害虫的综合防治.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稻主要害虫的综合防治

稻水象甲幼虫    对水稻危害最大 稻水象甲在湖南稻区每年发生1~2代,以成虫滞育越冬; 越冬代成虫迁入早稻秧田或本田产卵,以本田产卵为主,形成主害早稻的1代幼虫; 严重地区有部分1代成虫和2代幼虫为害中稻和晚稻。 稻水象甲发生规律 稻水象甲发生规律---成虫迁入 要严把越冬代成虫迁入关,以减少幼虫的危害 越冬代成虫4月上中旬迁入早稻秧田 越冬代成虫4月下旬至5月上旬 迁入早稻本田 稻水象甲发生规律---第一代生活史 卵 高 峰 幼 虫 高 峰 蛹 高 峰 一 代 成 虫 高 峰 一 代 成 虫 始 见 幼 虫 出 现 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 5月上旬 5月中旬 6月中旬 6月中旬 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 完成1代发育共需42~45天(其中入土生活32~34天) 第一代幼虫为主害代,要重点防治 水稻害虫的综合防治 杜邦公司的解决方案 ????????? ? Copyright,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水稻害虫 综合防治技术 曾 云 2008.02.22 曾 云 手机 长沙联络处 湖南长沙市芙蓉区隆平高科技园(农科院)内 邮编:410125 水稻主要害虫 二化螟 二化螟 二化螟 二化螟 二化螟为害状 二化螟发生规律 二化螟俗称“钻心虫”,一年发生3-4代,在本地稻桩或稻草内以幼虫越冬。 第二年,二化螟义螟孵化后,先在叶鞘内侧群聚为害,造成枯鞘;2龄后分散转植株为害,分蘖期造成枯心苗;孕穗期形成枯孕穗或虫伤株;抽穗期形成虫伤株或白穗。 一般一头幼虫可以危害3-5株水稻。 化学防治 分蘖期在二龄幼虫高峰期,即枯鞘表现高峰期施药; 孕穗、抽穗期,在孵化高峰期对齐穗前的稻田施药; 主治一代二化螟,狠治桥梁田,如中稻田,晚稻秧田治螟。 稻纵卷叶螟 水稻稻纵卷叶螟 水稻稻纵卷叶螟是一种迁飞性的害虫,每年随早春南风或随台风从东南亚、海南岛等地从南到北迁移。 以幼虫吐丝将叶片卷成管状虫苞,在苞内啃食叶片叶肉,呈白色条斑。 严重时全田叶片枯白,影响稻株生长,结实不饱满。 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为害状 稻纵1-5龄 稻纵卷叶螟的各龄幼虫及危害状 稻纵卷叶螟 一龄 白点期,不结苞 二龄 卷尖期 三龄 幼卷期,束叶期 四龄 转苞期 五龄 化蛹期 停食期 稻纵卷叶螟成虫图片 如何防治稻纵卷叶螟 防治最佳时期:田间出现新的小虫苞时开始用药。即:稻纵卷叶螟成虫量大(25丛可见5-10只蛾子)一周后防治。 用药时间要准,水量要足,喷雾均匀。 防治稻纵卷叶螟时,田间保水3-5厘米3-5天,以保证防治效果。 稻飞虱 稻飞虱 白背飞虱 白背飞虱,也有长翅,短翅之分。 小盾片中间黄白色,两边黑色(雄)或暗褐色(雌),前翅半透明,微带乳白色,两翅会合线中间有一黑斑。短翅型雌虫除了翅短外与长翅型区别不大,短翅雄虫不多见。 褐 飞 虱 褐飞虱成虫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两种, 体色暗褐色或淡褐色,前胸背板和小盾片上都有三条隆起线。雄虫腹部末端喇叭状,其余与雌虫一样。 短翅型翅长不超过腹部。 褐 飞 虱 为 害 稻飞虱为什么难治 ? ? ? 稻飞虱繁殖迅速,每雌平均产卵200—700粒,水稻生长期间各世代平均寿命10一18天,田间增殖倍数每代10一40倍,让人误以为稻飞虱是一夜成灾。一般年份8月中旬发生的第4代为主害代,由于去年第3代的虫量普遍很大,百蔸虫量5000头以上,个别田块达20000多头,是防治指标(1500头/百蔸)的10多倍,有的田块已经出现穿顶。若不抓紧防治,压低基数,在中、晚稻成熟期将会造成毁灭性的灾害。 打了很多药防治 为何效果不明显 现在防治稻飞虱的药剂很多,应根据其特性正确使用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常见的有叶蝉散、敌敌畏、扑虱灵、吡虫啉类。? 叶蝉散:触杀效果好,持效期短,应在水稻苗期或分蘖期使用,中后期效果差,80年代使用普遍,属淘汰品种。? 敌敌畏:触杀、熏蒸剂,亩用量150-250ml,速效,但持效期短,安全性差,易烧苗,应在水稻成熟期使用。? 扑虱灵:蜕皮抑制剂,速效性差,只对低龄若虫有效,对高龄若虫、成虫无效。在虫口基数大时,效果差,不应使用。 打了很多药防治 为何效果不明显 吡虫啉类:是目前使用最广泛,以触杀为主,内吸性较差,持效期短,虫口密度大时应隔5-7天使用一次。自90年代起一直使用,抗性较强。另外,不同的厂家由于实际含量不同,防治效果差异显著。 此类产品多、乱、杂;多数产品实际含量不足,部分产品为假冒产品。 如何防治稻飞虱 (1)?? 做好测报工作,搞好迁入趋势分析,种植时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减少虫源。 (2)?? 加强田间肥水管理,防止后期贪青徒长,适当烤田,降低田间湿度。 (3)?? 在若虫孵化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