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安全论文: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doc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论文: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论文: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论文: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 【摘 要】职业防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目前我们应尽快地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教育规范,将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列入护理及医学院校的教材及课程设置中,加强管理,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广大医务工作者积极参与,确保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关键词】 口腔医学;护士;职业暴露/  1 对职业暴露的认识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有学者对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问题作了专门研究。职业暴露是指因职业原因暴露在某种危险因素中,有感染或引发某种疾病的潜在危险[1]。实验室、医护、预防保健人员以及有关的监管工作人员,被认为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而护理人员位于职业暴露高危人群之首。 2 口腔科护士职业性危害的原因口腔科与一般科室不同,患者多,周转快,病情隐蔽,且绝大部分操作都在口腔内进行,所以对护士最直接的传播途径是接触患者的唾液或血液,间接的传播方式是通过污染的器械、飞溅到皮肤黏膜上的唾液和血液以及气雾中的微生物,使口腔科护士成为易受感染的高危人群。另外,口腔科护士在工作中经常接触一些有毒物质,如汞、甲醛、戊二醛等。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新的化学物质及高科技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如激光、微波等又带来新的危害[2]。 2.1 生物因素 引起口腔科护士临床感染的病原体很多,但是目前最引人重视的是病毒感染,特别是乙肝病毒(HB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3]。 2.2 物理因素 针刺损伤是护士最常见的职业事故,其危害不仅限于针刺损伤本身,还可以传播疾病,尤其是目前尚无特异疗效的AIDS。其他物理性危害还有辐射,包括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在口腔科主要为放射性检查和治疗。 2.3 化学因素 2.3.1 汞 银汞合金调制和充填过程产生的汞蒸气,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引起汞吸收,可致慢性汞中毒、过敏性皮炎、牙龈炎、口炎、脱发、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和精神神经症状等[4]。 2.3.2 麻醉剂 有研究表明,接触麻醉剂的医护人员中,不良妊娠结局、肝脏病、肾脏病及维生素B12代谢紊乱的发生率较高。 2.3.3 甲醛、戊二醛 甲醛可刺激呼吸道黏膜,急性大剂量接触可致肺水肿,它是护士职业性皮炎、职业性哮喘的最常见原因。戊二醛有刺激性和致敏作用,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哮喘和鼻炎。 2.4 心理因素 由于口腔科工作的特殊性,护士主要进行椅,,、、,器械、材料,穿梭于医生和患者之间,每时每刻的工作都处于紧张状态,再加上急诊、重症、复杂患者,极易造成口腔科护士的生理、心理疲劳。 2.5 医务人员相关因素 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程度、个人防护意识、职业暴露的频率、防护措施、安全用具、预防接种等。 3 防护措施 3.1 增强职业防护意识,加强管理 同时应在护理院校开设护士职业防护课程,以培养护生的安全防护意识和方法。加强临床护士的防护培训,改变护士的不安全行为。定期进行在职教育,严格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可预防职业危险事件的发生。 3.2 个人防护 严格洗手:洗手是防止医院内感染传播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5]。由于手无法进行灭菌处理,因此经常性的洗手,防止外来菌定植及传播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预防感染手段。无菌操作前后、接触患者后及处理患者用物后均应用肥皂水洗手,用流动清水冲洗。肥皂洗手自然菌清除率达99.5%。同时要正确使用毛巾,因为反复使用的潮湿棉织毛巾上可积聚大量细菌,若用这样的毛巾擦手,很容易使洗过或消毒的手再污染,因此擦手的毛巾最好是一次性的,而且必须是干燥的。若不得不重复使用棉织毛巾,必须是清洁而干燥的。 3.3 使用必备的防护用具,实施标准预防 有研究认为,全面性防护措施可防止30%以上的针刺伤发生,经皮肤黏膜接触感染的比例也会明显降低。 3.3.1 戴手套 为防止交叉感染及保护口腔科护士的手,必须使用手套,洗手后再戴手套。护士应养成用钳子取污染针头和尖锐物的习惯,尽量减少刺伤皮肤的机会[6]。在接触患者血液、唾液或处理患者用过的敷料器械时应戴手套,脱手套后严格洗手,重视皮肤、黏膜的防护。一次性手套可用于一些检查或某些临床治疗,消毒手套用于无菌手术和比较精细的触诊。摘除手套后要再次洗手。 3.3.2 穿防护制服、戴口罩 护士要穿有防护作用的工作服,以避免污染自己的衣服,换洗衣服应有固定的时间和场所,衣服一旦被血液或唾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7]。由于高速手机、超声波设备和其他设备所形成的飞沫含有雾化的血液、唾液和口腔内其他有感染性碎屑,这些成为传染的一种潜在因素,而口罩对这些气化的潜在病原菌有重要的物理屏障作用。 3.3.3 戴防护眼镜 防护眼镜对于口腔科工作人员和患者有重要的防护作用,它不仅可以防止物理性损伤,也可以防止飞沫的危害,起到防止碎屑、唾液、飞溅的化学物质和其他气化物质的危害作用。 3.3.4 用防护罩 操作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