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技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扎染技艺

扎染的技艺教案 教学内容及要求:了解扎染的历史及概况,掌握几种简单的扎染技法,制作一到两件扎染工艺品。 教学重点及难点:扎染的技法及染法 教学过程 一、概述 扎染是传统纺染手法之一,在古代称为“纹缬(音协)”,《实仪录》上载:“汉年间有染缬色法,不知何人所造。”,唐《南诏中兴国史画卷》和宋《大理国画卷》中描绘的人物服饰可看出云南大理东汉时期就已熟练掌握此技术,唐代曾盛行,北宋朝廷禁止民间扎染,为宫廷专用,但西南仍盛行,人称“疙瘩花” 扎染一般以棉白布或棉麻混纺白布为原料,主要染料来自苍山上生长的寥蓝、板蓝根、艾蒿等天然植物的蓝靛溶液,尤其是板蓝根。以前用来染布的板蓝根都是山上野生的,属多年生草本,开粉色小花,后来用量大了,染布的人家就在山上自己种植,好的可长到半人高,每年三四月间收割下来,先将根茎叶泡出水,注到木制的大染缸里,掺一些石灰或工业碱,就可以用来染布。另外还有茶染、果汁染。现在多用化工染料,如“直接学生蓝” (颜料制作过程:将板蓝根洗净,放入大缸注入清水,加石灰,泡一周,日日搅拌至泡沫泛起,之后自然沉淀,滤去渣,再沉淀,加热使水分蒸发,即染料,保持液态,可长期保存。) 二、扎染的方法 扎染的制作方法别具一格,旧籍生动地描述了古人制作扎染的工艺过程:撷撮采线结之,而后染色。即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余则入染矣,其色斑斓。扎染的主要步骤有画刷图案、绞扎、浸泡、染布、蒸煮、晒干、拆线、漂洗、碾布等,其中主要有扎花、浸染两道工序,技术关键是绞扎手法和染色技艺。染缸、染棒、晒架、石碾等是扎染的主要工具。 先由民间美术设计人员根据民间传统和市场的需要,加上自己一定的创作,画出各式各样的图案,由印工用刺了洞的蜡纸在生白布上印下设计好的图案,再由妇女将布领去,用细致的手工按图案缝上,再送到扎染厂或各家染坊。 (一)材料: 1、扎染用的布料过去完全采用白族自家手工织的较粗的白棉土布,现在土布已较少,主要用工业机织生白布、包装布(绒头布)等布料,吸水性强,质地柔软。布要先退浆,用热水浸泡一小时,再用肥皂水搓洗至手感不再粘滑为止。 2、针线,较粗、韧性好的棉线或尼龙线,配相应缝衣针。另外,还可用麻绳、尼龙带、布带、铅丝等制作特殊效果 3、固色:盐、碱、石灰 4、加热容器:大口径锅 5、辅助工具:夹子,石块,树皮,笔帘,塑料薄膜(防染), (二)扎花    扎花,原名扎疙瘩,即在布料选好后,按花纹图案要求,在布料上分别使用撮皱、折叠、翻卷、挤揪等方法,使之成为一定形状,然后用针线一针一针地缝合或缠扎,将其扎紧缝严,让布料变成一串串疙瘩。    扎花是以缝为主、缝扎结合的手工扎花方法,具有表现范围广泛、刻画细腻、变幻无穷的特点。 1、捆扎法 2、折叠法,有对称折叠、局部折叠、整体折叠,多次折叠后要注意捆扎的力度,过紧会使中央大面积留空 3、针缝法 ,先画图案,再用不同针法缝,均匀走针,拉紧,形象准确,相对具象的纹样适用 4、夹扎法,适用木夹子、金属夹子,尤其是染过色的木夹子更佳, 5、皱褶法,取一直木棍或筷子,卷布,挤压,用线紧紧缠绕,可染鱼鳞纹、水纹    (三)染法 1、蒸染 用热水稀释染料、盐,将布浸入,根据深浅需要决定时间,捞出,冲洗,打开。晾干,入笼蒸十分钟,用水飘净。 2、浸染,即将扎好疙瘩的布料先用清水浸泡一下,再放入染缸里,或浸泡冷染,或加温煮热染,经一定时间后捞出晾干,然后再将布料放入染缸浸染。如此反复浸染,每浸一次色深一层,即青出于蓝。缝了线的部分,因染料浸染不到,自然成了好看的花纹图案,又因为人们在缝扎时针脚不一、染料浸染的程度不一,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染出的成品很少一模一样,其艺术意味也就多了一些。    3、煮染,水烧开,加染料等,浸入布,搅动,约30分钟,捞出,冷水冲洗,打开,晾干,熨平。 4、模板染,把两块木板雕上对应阴阳花纹,把布夹在中间,绑紧染色。 5、套色染,先染一种颜色,再在空白处染另外的颜色。   扎染取材广泛,常以当地的山川风物作为创作素材,其图案或苍山彩云,或洱海浪花,或塔荫蝶影,或神话传说,或民族风情,或花鸟鱼虫,妙趣天成,千姿百态。在浸染过程中,由于花纹的边界受到蓝靛溶液的浸润,图案产生自然晕纹,青里带翠,凝重素雅,薄如烟雾,轻若蝉翅,似梦似幻,若隐若现,韵味别致。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拙趣。    近年来,大理喜洲白族妇女在图案艺术、古代结扎技法和现代印染工艺相结合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发展了彩色扎染这种新的手工印染技术。彩色扎染突破了传统单色扎染色调的局限,强调多色的配合和色彩的统一。利用扎缝时宽、窄、松、紧、疏、密的差异,造成染色的深浅不一,形成不同纹样的艺术效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白族地区,一种称为反朴法仿扎染的工艺制品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