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冲击桩
关于冲击钻孔桩施工要点工作汇报;钻孔桩施工流程;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测量放线;埋设钢护筒;钢护筒;开挖泥浆池;泥浆池;钻孔;钻进; 泥浆补充与净化;泥浆的配置;检孔;清孔;钻孔注意事项;钢筋笼制作、安装;钢筋笼的安装;水下砼灌注;rc为砼拌和物的重度(24kN/m3);
hc为导管内砼柱最大高度(m),以导管全长或预计的最大高度计;
rw为井孔内水或泥浆的重度(kN/m3);
Hw为井孔内水或泥浆的深度(m)。
导管长度按孔深和工作平台高度决定。漏斗底距钻孔上口,大于一节中间导管长度。导管接头法兰盘加锥形活套,底节导管下端不得有法兰盘。采用螺旋丝扣型接头,设防松装置。
导管安装后,其底部距孔底应有300 ~ 400mm 的高度。;二次清孔;首批封底混凝土;剪球、拨栓或开阀;水下混凝土浇灌;导管提升时应保持轴线竖直和位置居中,逐步提升。如导管法兰卡挂钢筋骨架,
可转动导管,使其脱开钢筋骨架后,再移到钻孔中心。
拆除导管动作要快,时间一般不宜超过15min。要防止螺栓、橡胶垫和工具等掉入
孔中。要注意安全。已拆下的管节要立即清洗干净,堆放整齐。循环使用导管4~8次后应重新进行水密性试验。;在灌注过程中,当导管内混凝土不满,含有空气时,后续混凝土要徐徐灌入,不可整斗地灌入漏斗和导管,以免在导管内形成高压气囊,挤出管节间的橡皮垫,而使导管漏水。
当混凝土面升到钢筋骨架下端时,为防钢筋骨架被混凝土顶托上升,可采取以下
措施:①尽量缩短混凝土总的灌注时间,防止顶层混凝土进入钢筋骨架时混凝土的流
动性过小。②当混凝土面接近和初进入钢筋骨架时,应使导管底口处于钢筋笼底口3m
以下和1m以上处,并慢慢灌注混凝土,以减小混凝土从导管底口出来后向上的冲击力;;③当孔内混凝土进入钢筋骨架4m~5m以后,适当提升导管,减小导管埋置长度,以增加骨架在导管口以下的埋置深度,从而增加混凝土对钢筋骨架的握裹力。
混凝土灌注到接近设计标高时,要计算还需要的混凝土数量(计算时应将导管内及混凝土输送泵内的混凝土数量估计在内),通知拌和站按需要数拌制,以免造成浪费。
在灌注将近结束时,由于导管内混凝??柱高减小,超压力降低,而导管外的泥浆及所含渣土稠度增加,相对密度增大.;如在这种情况下出现混凝土顶升困难时,可在孔内
加水稀释泥浆,并掏出部分沉淀土,使灌注工作顺利进行。在拔出最后一段长导管时,
拔管速度要慢,以防止桩顶沉淀的泥浆挤入导管下形成泥心。
因为耐久性混凝土粉煤灰掺量较大,粉煤灰可能上浮堆积在桩头,加灌高度应考虑此因素。为确保桩顶质量,在桩顶设计标高以上应加灌100cm 以上,以便灌注结束后将此段混凝土清除。;在灌注混凝土时,每根桩应至少留取一组试件,对于桩长较长、桩径较大、浇筑时间很长时,根据规范要求增加。如换工作时,每工作班都应制取试件。试件应施加标准养护,强度测试后应填试验报告表。强度不合要求时,应及时提出报告,采取补救措施。
有关混凝土灌注情况,在灌注前应进行坍落度、含气量、入模温度等检测;在各灌注时间、混凝土面的深度、导管埋深、导管拆除以及发生的异常现象等,应指定专人进行记录。;灌注砼测深方法;测深;泥浆清理;包工包料1600~1700元/3,包工800元/3。;设备进场条件;其他注意事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和器搅拌器.doc
- 中国十大自驾旅游线路.doc
- 中国专利医药设计方案.doc
- 中国女装面料脚步.doc
- 中国图书馆分类标志.doc
- 中国太空探索.ppt
- 东翼交通巷道开采水设计.doc
- 中国商业大厦网 -.ppt
- 中国爱 - 诗意惠州.doc
- 中国电视频道分部表.doc
- 2025年快递末端配送模式与快递车辆优化报告.docx
- 2025年快递末端配送模式与电商协同发展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快递末端配送模式与快递行业物流配送品牌建设优化报告.docx
- 2025年快递行业末端配送快递小哥劳动权益保障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成人教育终身学习体系构建与平台运营中的教育信息化技术整合分析.docx
- 2025年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中的公众参与意愿研究.docx
- 2025年心血管疾病生物可吸收支架市场前景与技术创新报告.docx
- 未来2025年智能建筑系统集成节能降耗技术发展趋势研究.docx
- 推动产教融合的多元合作策略与实施路径.docx
- 2025年快递行业末端配送模式与快递网点智能化升级效果评估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