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至美乡村牧歌
“芬芳故乡土,常常扎我根。运河水灵秀,哺育我成人。弄文违世情,无辜赤子心……恶竹根除去,雨后发新笋;请君拭目看,花开二度春。”
――刘绍棠
上面这首诗节选自刘绍棠1976年作的《自题四十岁生日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北运河父老乡亲们的深深感激之情,以及新社会新时期的热烈期盼和憧憬。文革时期,刘绍棠被错划为右派,20年如一日坚守在通县儒林村,历尽坎坷的他心里仍旧燃烧着炽烈的青春之火,夜以继日地写作,全力以赴、专心致志地从事乡土文学创作和乡土文学理论体系的建构,1979年,刘绍棠在阔别文坛22年后重新恢复创作权利,开始了文学生涯的黄金时期。他先后创作了7部中篇小说,写的都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京东运河岸上农村的历史和风土人情。《蒲柳人家》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被誉为其中篇小说的扛鼎之作,得到了广泛的赞誉。
刘绍棠曾说:“我只是满怀感恩、孝敬,为粗手大脚的爹娘?D?D哺育、爱护、救助我的乡亲父老画像,《蒲柳人家》是我迈出的第一步……”是的,《蒲柳人家》透过一幅幅风俗画,热情地赞颂了淳厚朴实的劳动人民,赞扬了他们的热忱正直、扶危济困等美好品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刘绍棠曾说他是在用饱蘸色彩的笔写人、写人情。《蒲柳人家》初读来觉得情节很普通,但咀嚼起来意境甚美?D?D美的人,美的事,美的乡风水色,美的文学语言。它既是一篇小说,也是一幅幅有着浓郁地方特色的风情画,更是个性突出、形象鲜明的人物漫画。
一、至美的风土人情
《蒲柳人家》虽是小说,却用散文化的笔法,把京东运河沿岸农村的独特地域风貌、民俗风情渲染了出来:
“这片河滩方圆七八里,一条条河汊纵横交错,一片片水注星罗棋布,一道道沙冈连绵起伏。河汊里流水潺潺,春天只有脚面深,一进雨季,水深也只过膝,宽窄三五尺,也不搭桥,可以一跃而过;河汊两岸生长着浓荫蔽日的大树,枝枝丫丫搭满大大小小的鸟窝。水洼里丛生着芦苇、野麻和蒲草,三三五五的红翅膀蜻蜓,在苇尖、麻叶和草片上歇脚;而隐藏深处的红脖水鸡儿,只有蝴蝶大小,啼唱得婉转迷人,它的窝搭在擦着水皮儿的芦苇半腰上,一听见声响,就从窝里钻进水里,十分难捉。沙冈上散布着郁郁葱葱的柳棵子地,柳荫下沙白如雪,大热天躺在白沙上,身心都感到清凉。”
“运河滩上遍地开放着五颜六色的野花,顶属死不了的花朵最小,只有蚕豆粒大,血红血红的,洒满在河边、路旁、柳荫下,不怕风吹雨打,不怕曝晒干旱。一连多少日子不下雨,土地龟裂,禾苗枯黄,可是小小的死不了花却更鲜红,更艳丽,叶子也更翠绿。”
“夏日的傍晚,运河上的风暴像一幅瑰丽的油画。残阳如血,晚霞似火,给田野、村庄。树林、河流、青纱帐镀上了柔和的金色。荷锄而归的农民,打着鞭花的牧童,归来返去的行人,奔走于途,匆匆赶路。村中炊烟袅袅,河上飘荡着薄雾似的水气。鸟入林,鸡上窝,牛羊进圈,骡马回棚,蝈蝈在豆丛下和南瓜花上叫起来。月上柳梢头了。”
“僻静的河湾,这个河湾被一道沙冈环抱着,长满红皮水柳,水色澄碧,清可见底。”
“静静的七夕之夜,夜风像淙淙的流水……”
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大运河的热爱,除了精彩的景物描写,还有光葫芦头木梳背儿、大红兜肚、长命锁、洗三、百家衣等地方风俗习惯的描写,使小说具有了浓郁的地方色彩、民族气息,散发出经久不衰的独特魅力。
二、生动的人物形象
聪慧顽皮、稚气可爱的六岁男孩何满子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奶奶和爷爷何大学问是小说的两个主要描写对象。
如果把对人物和情节的重视程度加以比较的话,便可以发现,刘绍棠向来把人物形象塑造放在第一位。《蒲柳人家》中,作者用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起外号、类型化、漫画化等手法,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望日莲、柳罐斗、花鞋杜四等主要人物,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其特色在于,他并没有把读者带到上个世纪二三十代那硝烟弥漫的战场,而是像拍电影特写镜头似的把普通的百姓形象巧妙多趣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形象丰满,令人印象深刻。
“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
廖廖数语,就描绘出一个性格豪爽的妇女形象。
“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年轻的时候,当过义和团,会耍大刀,拳脚上也有两下子……他又好喝酒,脾气大,爱打抱不平,为朋友敢两肋插刀……”
爷爷何大学问――一个侠肝义胆的赶马跑生意的能人,便跃然纸上。
写何满子的细节更是叫人过目不忘:
“何满子六岁,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一交立夏就光屁股,晒得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鼻梁子裂了皮,全身上下就像刚从烟囱里爬出来,连眼珠都比立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