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合肥市.pdf
第一章 合 肥 市
第一节 合肥市概况
合肥市位于安徽腹地,地处江淮分水岭南侧。南濒巢湖,北邻淮南市,东接滁州市,
31 30 32 37 116 40 117 52
西与六安地区毗连。行政区域介于北纬 ° ′~ ° ′与东经 ° ′~ ° ′之间,东
133 124 7266 5 2
南横距 公里,南北纵长 公里,总面积为 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 .%,占
0 07 4 3 458
全国的 . %。辖 个县级市辖区,长丰、肥东、肥西 个县。其中,市区面积 平
120 4 3
方公里,建成区面积 平方公里,分设东、中、西、郊 个县级市辖区。 个市辖县总
6808 29 67 42
面积为 平方公里。其基层区划共有 个街道办事处, 个乡, 个镇。其中,合
29 4 8 3 63 34
肥市辖区有 个街道办事处, 个乡, 个镇; 个县有 个乡, 个镇。
合肥市是安徽省会,它既是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交通等中心,也是闻
名全国的古老而新兴的大城市和全国四大科教中心之一。市区古为合肥县治,庐州、庐
州府治所,并自东汉末年刘馥单马造合肥,立为扬州治起,开始为一级区划之一的扬州
治所,南宋也是一级区划淮西路治,素有 “江南唇齿,淮右襟喉”(南宋淳熙 《合肥县
志》作 “淮右襟喉,江北唇齿”,是目前古志中最早的提法,当以此为正)之称,湖山环
汇,最为雄郡。安徽建省后,虽初定省会于安庆,但因合肥地区 “地势宽平,原隰雄厚,
控扼南北之要言之,安徽大府建牙,未有宜于合肥者也。”(姚鼐 《惜抱轩文后集 ·庐州
府志序》)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抗日战争胜利后,终于摒弃明清临江建省治的旧制,正
式定合肥为安徽省会,至今已有半个世纪。加上汉魏的扬州治及宋代的淮西路治,均相
当于现今的省会及太平天国期间合肥为安徽临时省会,合肥作为一级区划的首府的历史
3
前后已长达 个多世纪。如再加上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州治时间则更长。
一、合肥市名称由来及异名
合肥市区自西汉置合肥县,为县治所在,东晋侨置汝阴郡、县,客夺主号,史载常
以侨置州、郡、县称古合肥城,直至隋初才恢复合肥旧名。后又为州、路、府治所,又
38 1949
有以此名城者,但合肥仍为本名,直至民国 年 ( 年)初设市,合肥县分为肥东、
肥西县,合肥县退出历史舞台,合肥市取代历史上合肥城及一切异名。
〔名称由来〕
合肥地名来历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498
· ·
《释名疏证补 ·释水》说:“水异出,流行合同曰肥。”
《尔雅 ·释水》说:“归异出同,曰 ‘肥’。”
《水经 ·淇水》说:“犍为舍人曰:‘水异出,流行合同曰肥。今是水异出同归矣。”又
说:“施水自成德,东迳合肥县城南,城居四水中。”
《水经注》说:“盖夏水暴长,施合于肥,故曰 ‘合肥’。”
《南畿志》说,肥水出紫蓬山,东北流入金斗河,一支西北流,东复转南,东门外,
二水相合,故曰 “合肥”。
总之,合肥名称来源于水。大多数说法与淝水有关。多数学者认为是施水与淝水合
流,施 (水)、淝 (水)相合,水量加大,所以叫合肥。
与合肥命名有关的淝河一为南淝河,一为东淝河。
合肥异名:合肥市区在历史上曾作过多个行政区域的治所,所以,历史上曾有合肥
县、汝阴、合州、南豫州、庐州、庐江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