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鄂南高中20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鄂南高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祝考试顺利★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 (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游(shuì)(tāi)(ǔ) 百舸争流(gě)
B. 漫溯(sù) 叱骂(chì) 执拗(niù) 长歌当哭(dāng)
C. 谥号(shì) 菲薄(fěi) 散漫(sǎn) 为虎作伥(chāng)
D. 倔强(juè) 强劲(jìng) 停泊(bó) 红漆雕花(qī)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彷徨 愁怨 寂寥静默 引亢高歌
B. 睿智 商榷 峥嵘岁月 婆娑起舞
C. 顾盼 精捍 步履稳健 风神潇洒
D. 辩难 禀赋 遍地狼籍 旁征博引
3、依次填入下列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⑴ 每年三月,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聚集北京,共商( )。
⑵ 连学好母语都需要花大力气,不下苦功夫,( )学习外语呢?
⑶ 这种偷梁换柱的行为对国人的诚信造成了负面影响,国人也因此觉得( )受损。
A. 国是 何况 名誉 B. 国是 况且 荣誉
C. 国事 况且 荣誉 D. 国事 何况 名誉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导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B. 青少年是上网人群中的主力军,但最近几年,在发达国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纷纷“触网”,老年“网虫”的人数激增。
C. 随着全球气温升高,飓风、洪水、干旱等极端气象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加,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
D. 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中有不少关于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如“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告诉我们做人要言语谨慎、行事敏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说看见贤人就应该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
B. 徐志摩,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曾主编《诗刊》《新月》等文学期刊,是“新月派”的骨干。著有《志摩的诗》《猛虎集》等,代表作有《再别康桥》。
C. 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杂文,是鲁迅一生运用最多的文学形式。《记念刘和珍君》就是选自鲁迅的杂文集《华盖集续编》。通过杂文,鲁迅呈现出他不屈不挠与旧势力战斗到底的革命者形象。
D.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爱情三部曲” 《家》《春》《秋》,“激流三部曲”《雾》《雨》《电》。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 (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恶搞杜甫,一场快闪式的网络狂欢汤嘉琛?? 最近,诗圣杜甫突然爆红网络,因为有人将语文教材中的杜甫插图后传到微博,引发了主题为“杜甫很忙”的恶搞风潮。经网友再创作后,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俨然无所不能。杜甫是河南巩县籍名人,网友的涂鸦之举遭到了河南省诗歌协会会长马新朝痛批:“恶搞杜甫是无知的、浅薄的、低俗的。”?? 适逢杜甫诞辰1300周年,以恶搞组图的方式成为舆论热点,恐怕是那些推崇和营销杜甫文化的人始料未及的。从目前报道来看,对微博中风头正劲的恶搞行为,无论是成都杜甫草堂,还是巩义杜甫故里,都持一种不欢迎甚至批评的态度。但从网络文化的视角加以审视,大可不必对恶搞杜甫的风潮反应“过敏”,它只是一场快闪式的网络狂欢而已。?? 恶搞是近些年新兴的一种网络亚文化现象,是年轻网友以、幽默、游戏的视角,来解构传统、颠覆经典、娱乐大众的一种网络风尚。在知悉恶搞文化的网友眼中,凡是能够通过再编码、再创作而流行于网络的东西,无论是电影、革命歌曲、新闻人物还是普通的照片,都能成为恶搞对象。几年前红遍网络的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堪称网络恶搞的经典案例。?? 一些研究者认为,网络恶搞是年轻人释放内心压力的一种新形式,是他们建构网络身份认同的一种特殊话语,也是他们因为叛逆心理而反抗经典的一种文化仪式。这些基于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的分析,为解析网络恶搞现象提供了多元的学术路径。然而,单就最近这波“杜甫很忙”的恶搞热潮来说,我们或许无需做太多高深分析。它只是偶然出现的、以模拟和戏仿为手段的、寻求快感和参与感的一场网络狂欢。简言之,它只是网友最近的一种娱乐。?? 与那些曾经流行过的网络恶搞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