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驼背额角蛛和隆背微蛛各龄期比较-四川动物.PDF

驼背额角蛛和隆背微蛛各龄期比较-四川动物.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驼背额角蛛和隆背微蛛各龄期比较-四川动物

四川动物 Sichuan Journal of Zoology 1987 6(4) 驼背额角蛛和隆背微蛛各龄期比较 赵敬钊 马安宁 ( 湖北大学生物系昆虫天敌研究室) 驼背额角蛛(Gnathonarium gibberum)和隆背微蛛(Erigone prominens)是农田害虫的 重要天敌。由于发生量大,分布较广,对控制飞虱、叶蝉等水稻害虫有一定作用。在野外采 集以及农田统计害虫天敌蜘蛛的种类和数量时,往往对幼蛛的鉴定和计数有一定困难,而国 内外关于蜘蛛各龄期特征的描述和研究报道较少。为此,对该二种蜘蛛作了饲养观察,并对 其幼蛛各龄期特征描述如下。 方法 从田间采回成蛛,待产卵、孵化后从卵袋中剥出一龄幼蛛及经蜕一次皮后爬出卵袋的二 龄幼蛛。以后各龄幼蛛均以摇蚊、果蝇及粪蝇进行饲养获得。三龄以后的各龄幼蛛均统一在 蜕皮后第二天放入75%酒精内浸泡保存,进行测量、描述并绘图。 结果 一龄幼蛛 驼背额角蛛与隆背微蛛一龄幼蛛均在卵袋内。两者体色均为淡黄色,形态亦 较相似,足较粗壮,左右平伸,附肢透明并可见细毛。眼列隐约可见。隆背微蛛头胸部较驼 背额角蛛隆起,头胸部中央有三根黑毛排成纵列,腹部背面有纵列的整齐体毛,驼背额角蛛 头胸部微隆,腹部体毛排列混杂,胸板桃形。两者腹部腹面无其它明显特征(表及图1)。 图1 一龄幼蛛 (1.驼背额角蛛 2. 隆背微蛛) 图2 二龄幼蛛 (1. 驼背额角蛛 2. 隆背微蛛) 二龄幼蛛 驼背额角蛛身体为淡黄褐色,足及触肢黄色,隆背微蛛身体为淡棕色,四对 步足较体色浅而透明,前中眼黑色,余白色;驼背额角蛛前眼列稍后曲,后眼列较平直,微前 曲。隆背微蛛后眼列微前曲,后中眼>前中眼>后侧眼>前侧眼。眼间距为:后中眼间距> 前中、侧眼间距>前中眼间距>侧眼间距;驼背额角蛛前侧眼和后中眼及后侧眼互相靠近, 排列成“品”字形状,前中眼亦相互靠近。隆背微蛛前后两侧眼紧靠,后中眼以及后中眼间 距均大于前中眼及前中眼间距。另外,隆背微蛛头胸部仍较驼背额角蛛隆起,并有黑色长毛, 腹部毛较浓密并可见腹柄,驼背额角蛛则不见腹柄(表及图2)。 三龄幼蛛 驼背额角蛛背甲、附肢淡黄色,腹部桔黄色,附肢和触肢上的毛刺明显,色 13 表 驼背额角蛛和隆背微蛛各龄期量度比较* (单位:毫米) 龄 种 体 眼域 胸板 头 头 腹 腹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期 类 长 宽 长 长 宽 长 宽 步足 步足 步足 步足 驼背额角蛛 0.75 0.15 0.15 0.3 0.3 0.5 0.4 0.58 0.55 0.40 0.52 一 隆背微蛛 0.72 0.12 0.17 0.37 0.26 0.35 0.25 0.56 0.55 0.40 0.55 驼背额角蛛 0.78 0.15 0.20 0.4 0.31 0.4 0.38 0.8 0.75 0.65 0.70 二 隆背微蛛 0.75 0.12 0.20 0.38 0.26 0.37 0.25 0.75 0.72 0.60 0.72 驼背额角蛛 1.13 0.18 0.25 0.54 0.41 0.67 0.56 1.31 1.28 0.87 1.05 三 隆背微蛛 0.87 0.15 0.25 0.40 0.30 0.46 0.36 1.20 1.10 0.85 1.00 驼背额角蛛 1.95 0.25 0.25 0.75 0.54 1.08 0.71 1.46 1.35 1.05 1.28 四 隆背微蛛 1.20 0.17 0.25 0.50 0.32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