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在夫兰克-赫兹实验中选择最佳的参数 - 复旦大学物理教学实验
深入研究汞原子较高能级的激发能
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学号:0572429 姓名:林骏
摘要
关键词
夫兰克赫兹实验引言夫兰克-赫兹实验是近代物理中的重要实验,原子量子化对物理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理论部分夫兰克赫兹本实验包括两个部分,即汞原子的第一激发能;以及汞原子的较高能级的激发能。通过实验测得汞原子的第一激发能为4.9eV,同时也依靠这一部分的实验为后面实验的参数设定作出一些参考性的意见,并以此来为较高能级的激发能的测量做一些预热。
实验中,当温度升高时,汞的蒸气压迅速增大,由阴极发射出的电子在向栅极加速的过程中要与汞原子发生碰撞。电子与原子碰撞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类: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若假定电子与原子发生弹性碰撞,则可计算出电子碰撞后损失能量的大小。
mv+MV=mv’+MV’
mv2/2+MV2/2=mv’2/2+MV’2/2
式中m和M分别是电子和汞原子的质量;v和v’分别是碰撞前、后的电子速度;V和V’则分别为原子在碰撞前、后的速度。
假设V=0,M/m=2*105,mv2/2-mv’2/2=MV’2/2=mvV’/2-mv’V’/2,解得v=v’ or v+v’=V’,由此可知电子碰撞后几乎不损失能量。
同样的,根据附录的资料,实验者还可以得出电子在汞蒸气中的平均自由程与汞蒸气温度的关系,易知电子在稀薄气体分子中的平均自由程λ=4kT/πd2 P,又lgP饱=-3200/T+10.125,则
λ=4kT/ (πd2*10-3200/T+10.125)=αT/10-3200/T
实验者在经过多次实验后,固定X-Position为1V/cm,Y-Position为0.5V/cm,并以此为最佳倍率值,如果图像的比例失衡,其原因必出在其他四个参数上而不是倍率值上。
在汞原子的第一激发能的实验中,一共有四个可变参数,分别是:1)汞蒸气的温度T;2)灯丝电压VF;3)控制栅电压VG1R;4)减速电压VG2P。理论上来说,较精确的选择参数的方法是正交试验法,参考文献获得以下数据:
试验号 因素 试验结果 t(oC) VF(V) VG2P(V) 列号 U±u(V) |U-U0|/U0 1 2 3 1 170 5.8 -2.0 4.8±0.2 4% 2 170 6.3 -2.4 4.8±0.1 4% 3 170 6.8 -2.8 4.8±0.1 2% 4 180 5.8 -2.4 4.7±0.1 2% 5 180 6.3 -2.8 4.7±0.3 4% 6 180 6.8 -2.0 4.7±0.3 4% 7 190 5.8 -2.8 4.7±0.3 4% 8 190 6.3 -2.0 4.7±0.4 4% 9 190 6.8 -2.4 4.6±0.5 6% K1 10% 10% 12% 注:K1、K2、K3表示各因素的水平(1)(2)(3)的指标和 K2 10% 12% 12% K3 10% 12% 10%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最佳实验条件为第3号实验,但是从实验结果来看,记录仪所获得的结果不甚清晰,因此用这个方法很难如理论所说获得最佳的实验条件。因而实验者仍决定使用控制变量法来选择参量,并基于如下假设进行实验。
实验者的假设:各参数独立地影响实验结果而不随着其他参数的变化而协变,同时可能存在多组最佳参数。
实验 1 3.90 ? ? ? ? 2 5.40 4.90 ΔV+a 4.9 / 3 8.40 7.90 ? ? ? 4 10.40 9.90 ΔV+2a 9.8 +0.10 5 11.95 11.45 ΔV+a+c 11.6 -0.15 6 14.25 13.75 ΔV+2c 13.4 +0.35 7 15.20 14.70 ΔV+3a 14.7 0.00 8 16.25 15.75 ? ? ? 9 17.40 16.90 ΔV+a+b+c 17.0 0.0 10 19.90 19.40 ΔV+4a 19.6 -0.20 11 21.10 20.60 ΔV+3c 20.1 -0.50 12 22.60 22.10 ? ? ?
说明:表中ΔV为净接触电位差,本实验测得为0.5V;同时, a=4.9,b=5.5,c=6.7,分别代表汞原子的63P1,63P2,61P1的能值。
讨论峰间距为4.9V显然是63P1能级对电子的吸收所致,第二峰后1.55V处出现一尖锐峰,这表明一个新的能级被探明,其能量的理论值查阅相关资料后,可知应为6.7eV,两者随后又在相隔4.9V和6.7V及其倍数处(18.95,23.80)重复出现,容易判断它们是两个能级共同吸收的结果,参考汞原子能级图,可识别出后者为61P1能级。类似于汞原子的吸收光谱,在电子碰撞中,63P1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