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盐城市里下河地区防洪涝预案盐城市里下河地区防洪涝预案一、基本
?
?
?
?
盐城市里下河地区防洪涝预案??
?
盐城市里下河地区防洪涝预案
?
一、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及行政概况
我市里下河地区位于苏北里下河地区的腹部和尾部,是苏北里下河地区的一部分。北届总渠,东临黄海,南连如东、海安、姜堰,西接兴化、宝应、淮安,总面积12621.6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1%,占全省里下河地区总面积的61%),总耕地1020万亩,总人口650万,社会固定资产总值约1080亿元。省级区划又以通榆河为界,通榆河西称“里下河腹部地区”,总面积4133.67平方公里;通榆河东谓之“沿海垦区”,总面积8487.99平方公里;沿海垦区通常又以斗龙港为界,分斗南、斗北垦区,总面积分别为4151.05和4336.94平方公里。
(二)地形地貌及河流水系
里下河地区属平原地貌,地势总体低平,但相对起伏仍较明显。四周高,中间低,其腹部地区是有名的“锅底洼”。周围高处地面高程可达5~6米(阜宁板湖一带和东台沿海一带),低处只有0.8米(建湖九龙口和阜宁马荡一带)。里下河地区三大洼(兴化、建湖、溱东)中我市占了两大洼(建湖、溱东)。区内地面高程2.0米以下的低洼地4946.5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39.2%,高程2.0~4.0米的次高地6494.9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1.5%,地面高程4.0米以上的高亢地面积1180.1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3%。
里下河隶属淮河水系,历史上曾是淮河洪水走廊。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不断治理,里下河地区形成独立排灌水系,射阳河、黄沙港、新洋港、斗龙港俗称“四大港”,为排泄里下河腹部地区涝水入海的主要骨干河道,设计日均流量1845秒立米,最大年排水量达160亿方,占里下河腹部地区(1.2万平方公里)涝水总量的87%。通榆河东新辟垦区独立排水系统,以夸套河、八丈河、运粮河、运棉河、利民河、西潮河、大丰干河、四卯酉河、王港河、疆界河、川东港、东台河、梁垛河、安弶河、方塘河、红星河等骨干河道为依托,独立排涝入海,排涝能力超过2000秒立米(日均流量),垦区8400多平方公里涝水大部能自排入海,少部涝水注入四港入海。通榆河、串场河为纵贯我市的南北调水河道,既可引江水东调北上,又可调节南北涝水入海。
(三)洪涝灾害情况
里下河地区是“四水投塘”地区,也是洪涝灾害频发地区,外洪内涝加上风暴潮侵袭,使该地区不堪重负。
1、洪灾:我市里下河地区现状洪水威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总渠横卧北侧,一旦行洪,对里下河地区压力很大;二是里下河地区上游淮安、宝应、兴化、姜堰8000多平方公里涝水需经我市“四大港”入海,客水过境对我市造成很大压力;三是台风高潮、海水倒灌可能形成局部洪灾。
2、涝灾:是由本地区降雨造成的水灾,亦有外洪过境致内水无法排出而成的灾害。我市里下河地区,低洼易涝地(地面高程2.0米以下)为4946.5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39.2%;小涝不在乎,大涝吃不消的次高地(高程2.0~4.0米)为6494.9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51.5%,合计易涝面积占全里下河地区总面积的90.7%。除洪水过境而外,初夏6~7月间的强梅雨和夏秋之间的台风暴雨均可造成里下河地区大面积洪涝灾害。新中国成立61年来,有34个年份发生不同程度涝情,其中全局性大涝有7年(1954、1962、1965、1991、2003、2006、2007年)。61年中梅雨致涝的5年(1954、1991、2003、2006、2007年),台风暴雨致涝的1年(1962年),梅雨接台风雨的1年(1965年)。1954年,江淮洪水并发,5月5日至7月底,出现12次降雨过程,其中7月份即出现5次暴雨过程。我市最大雨量654.8毫米。8月1日,长江大通出现历史最大流量92600秒立米,7月28日,洪泽湖最大洪峰流量15800秒立米,洪泽湖最高水位达15.23米(8月16日蒋坝),仅次于1931年的16.25米。我市东台和盐城分别出现了3.16和2.40米的高水位,我市秋熟粮棉全面大减产;1962年7、8月连续阴雨44天,8、9月间连续三次台风暴雨袭击,9月7日,14号强台风经我区弶港入海,风力11~12级,暴雨250~300毫米,局部450毫米,全市受灾面积695万亩,秋熟作物大减产,棉花单产仅14.8斤;1965年7月1日至8月22日53天中降雨达40天,平均雨量1042.6毫米,超过常年全年雨量。8月21日,13号台风过境,最大风力12级,大丰闸24小时雨量达673毫米,三日雨量达917毫米,创全省三日雨量最高记录。全市722万亩耕地严重受灾,其中200万亩绝收,倒房19.6万间,损坏30万间。光射阳县就死伤120人(死1人,伤119人)。大丰县城最高水位达3.15米,水路不分;1991年,江淮再次并发大洪水。5月21日至7月15日5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