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筑物理环境仿真技术的设计实践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胡文斌 舒力帆
摘要:本文介绍了建筑物理环境仿真技术的概念、内容和技术要点。结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近2年的工程设计实例,对城市片区规划设计与室外风环境和热环境仿真、围护结构热工设计与建筑能耗分析以及室内空间设计与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分析的结合点进行了工程设计总结。在当前建筑设计日趋科学化和定量化的形势下,希望本文能在倡导并推动建筑物理环境仿真技术在设计中普及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小区规划和设计、协同设计、建筑物理环境、计算机仿真
前言
随着生态意识的普及,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中国馆重视环境与能源问题,完整的环境保护与能源节约策略体系,旨在以建筑表述环境宣言。作为上海世博会的绿色地标,中国馆在古典大气的外部造型下,隐藏着许多环保技术。
图1 中国馆自遮阳设计 图2 方案能耗对比图
图3 架空层入口处风速分布 图4 中国馆外表面温度分析图
2010年广州亚运会游泳馆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游泳跳水馆是亚运会游泳跳水项目的主要比赛场馆。总体布局上延续了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总体规划设计理念,游泳馆主体造型采用双色螺旋流动造型,主体建筑白色和蓝色相间,Low-E中空玻璃后,围护结构节能率可以达到15.4%。
表2 游泳馆设计方案建筑能耗对比模型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能耗模型 主要差异 减少东、南、西外窗(幕墙)面积,采取北向高侧窗采光 取消北向高侧窗,在二层上空东、西立面开带形采光窗,窗墙面积比为0.5 东、南、西立面的外窗(幕墙)面积维持设计方案,取消北向高侧窗,代替为采光天窗
室内自然通风气流解析(等高线) 室内自然通风气流轨迹(箭头)
图5 游泳馆室内通风模拟图
利通广场大堂送风气流模拟
在利通广场的暖通空调设计中,为配合大堂的装修,送风方式曾采用非常规的切向旋转送风方案。通过对三个方案大堂速度场和温度场进行气流组织进行模拟,确定风口大小、送风位置、风口速度,提高大堂的室内热舒适性。通过对室内气流组织模拟分析,对空调形式定量分析,以供设计参考。这里列出两个方案的模拟结果如图6-图9所示:
图6 方案1大堂温度分布(距地1.5m) 图7 方案1大堂风速分布(距地1.5m)
图8 方案2大堂温度分布(距地1.5m) 图9 方案2大堂风速分布(距地1.5m)
东莞可园片区规划
在规划设计中,如何实践“生态、绿色、舒适”的设计理念是一个新的课题。东莞可园片区规划设计对宜居环境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
东莞可园片区环境规划设计以室外热环境规划为辅助手段,通过城市风廊实现城市通透性,在旧城区进行下垫面热物性改性设计,新城区则注意生态走廊的修复与保护。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技术对设计方案定量分析,如图10-13所示。
图10 可园片区风环境模拟及风道示意图 图11片区东侧室外风速分布放大图
图12 片区室外温度场模拟图 图13 片区室外地表温度模拟图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可园片区采用城市通透设计、旧城改造区下垫面热物性改性设计、城市生态走廊的修复三种主要措施来改善城市热环境质量是比较可行的,这种生态设计策略比较符合可园片区的规划现状。
胡文斌吴小卫孟庆林小区规划与设计中建筑物理环境的计算机模拟[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5年第2期
[2]胡文斌孟庆林华贲基于Web Service的CFD仿真及其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年第期
[3]胡文斌郭荷清华贲基于Web的建筑协同设计平台的研究[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4年第11期Application of Computer Simulation of Building Physical Environmentin Designing
HU Wenbin Shu Lifan
Architectural Designing and Research Institute, South China Univ.of Tech., Guangzhou
Abstract: Present the concept, content and importance of computer simulation of building physical environment. Based on projects that have been designed by Architectural Designing and Research Ins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从墓葬中“异例”看秦文化传播/史党社.pdf
- 花岗岩成因和构造环境认识.pdf
- 混凝土方案修改指南.doc
- 印刷及印刷知识培训.pdf
- 非对称小净距隧道施工力学特性研究和方案优化.pdf
- MSD湿度敏感元件控制.pdf
- 5月份资金流向分析:资金流入大消费和防.pdf
- 测量学试题集答案.doc
- 高强度C_Mn_Si系冷轧双相钢的研究及开发.pdf
- 建筑材料及可持续发展.ppt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1化学发光分析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0分子荧光分析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2色谱分离过程.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5气相色谱仪与固定液.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4色谱定性定量方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6气相色谱检测器.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9液相色谱固定相与流动相.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7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8液相色谱仪器与类型.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3 原子光谱和分析光谱.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