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数位典藏知识库建置现况-台湾生物多样性资讯入口网.PDFVIP

地质数位典藏知识库建置现况-台湾生物多样性资讯入口网.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质数位典藏知识库建置现况-台湾生物多样性资讯入口网

地質數位典藏知識庫建置現況 * ** 何恭算 、王士偉 、鍾坤煒 、洪誌楀 、許媖琇 、王麗芳 計畫名稱:地質數位典藏知識庫建置計畫 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 摘要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自2001年即加入數位典藏先導計畫,於同年建立地質知識庫及初期 網站,之後配合館內資訊組整合各子計畫建立了「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地質數位典藏知識庫建置 計畫為本館地質學組整合性計畫,依研究人員之專長,分年分段逐步執行礦物、火成岩、沉積岩、變 質岩、脊椎動物化石、無脊椎動物化石、微體化石、植物化石及地質鑽探岩心等分項計畫。這些分項 計畫涵蓋了地球組成與生物演化相關領域,展現出地質藏品的多樣特性。計畫中除篩選具代表性之典 藏品拍攝實體照或顯微照予以數位化典藏外,並以與地質相關單位共同建構之Metadata共通欄位為基 礎,建置基本資料與多面向詮釋資料。待地質知識庫完整建立後,再利用多媒體技術予以整合、管理、 維護,並透過網際網路,讓國內外學術單位、各級學校及一般民眾瀏覽、查詢、擷取使用,以助於地 質學領域之教學、研究、教育推廣等工作的推行與落實。 截至今(2012 )年9月底為止,在建置知識庫的成果上,共計完成859筆知識單元、7,860件標本、 16,321張地質標本影像、1,576張其他影像(含野外照、薄片影像、顯微照片、地質繪圖)、176筆結合 29,568張影像而成之3D環物影像、27冊專書掃瞄,以及204筆有關礦物、寶石、螃蟹化石、臺灣之火山 活動與火成岩、變質作用與變質岩等主題之學習資源。出版書籍「礦物之美」,並配合本館「自然與人 文知識庫整合建構計畫子計畫」,製作地質知識加值教材「史前動物歷險樂園」CD光碟 ,和兒童數位 博物館結合知識性與遊戲性之CoCoBoBo挖寶記、恐龍戰士、史前動物大逃亡、化石探索屋、化石挖 挖哇等地質相關單元,以寓教於樂的方式,引領兒童學習興趣。 在應用推廣方面,本子計畫定期於本館館訊上刊載地質相關科普文章,及科博電子報撰寫數位典 藏專欄;另結合本館舉辦主題特展:慾望天堂-寶石特展、咬牙切齒—哺乳動物的牙齒世界、形與型: 地質蒐藏精品展、「大地瑰寶—礦物與生活」,及各年度之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年度成果展,強化 地質數位典藏知識教育推廣。在圖片授權方面,計畫執行期間共授權212張影像檔,主要授權對象為圖 書出版公司、教育單位、計畫辦公室等,作為教科書出版、平面媒體展示、推廣等用途。 關鍵字 :數位典藏、知識庫、礦物、岩石、化石、地質多樣性 * 通訊作者 Email: ksho@.tw ** 共同通訊作者 Email: wsw@.tw 51 臺灣生物多樣性與地質資料庫 -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生物與自然主題小組」成果彙編 一、前言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以下簡稱本館)地質學組主要收藏與地球之固態組成、環境變遷,以及各 地質年代之生物遺骸及其活動遺跡有關之標本,舉凡礦物、火成岩、變質岩、變質構造、沉積岩、沉 積構造、脊椎動物化石(魚類、兩生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等)、無脊椎動物化石(腔腸、腕足、 軟體、節肢、棘皮、筆石等)、微體化石(有孔蟲、放射蟲、介形蟲、苔蘚蟲等)、植物化石(被子、 裸子、蕨類)、藻類、地質鑽探岩心等均是蒐藏範疇。而為了保有地球演化史上完整的物種證據,蒐藏 區域除了臺灣及離島外,也擴及中國大陸及世界各地。在歷經二十餘年的努力,各類地質標本透過採 集、受贈、購買等方式,收藏數量已達六萬八千餘件。 本館為了有效管理地質收藏品,在建館初期便陸續建構岩石礦物、古生物、地質鑽探岩心三大類 別的蒐藏管理系統;唯該系統偏重於基本資料的建檔與檢索,數位化影像及知識性的解說資料均付之 闕如。隨著資訊技術的大幅躍進,為使收藏品得以數位化保存,同時也能達到更好的展示、教育及加 值效果,2002年起在國科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的經費支助下,制訂了數位化標準工作流程、 擬訂後設資料(Metadata )共通欄位及數位化規範(何,2005 ),並由本館資訊領域同仁建立共用平台, 將多年來收集之地質藏品,依收藏品的珍貴度、收藏品保存難易度、數位化產品流通性和數位化後產 品加值性,分門別類地進行篩選且數位化典藏,使得地質標本相關資料之蒐集與數位化工作獲得快速 進展。2006年起繼續參與二期「數位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