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9春刑法专题考前辅导
09春《刑法专题》考前辅导
考试题型:选择(单选、多选)论述、案例分析
罪刑法定思想的全面贯彻
一、刑法第3条第1款:要求严格执法,所谓“缓于起诉”等都是违法的。
刑法第3条第2款:法无明文规定的,不得定罪。
掌握罪刑法定原则的涵义和实践意义,并掌握与西方罪刑法定原则的区别。
依法强化司法权;依法制约司法权的对立统一。(两点论)
刑法的任务:打击犯罪,对被告人利益的保障也是在打击犯罪中产生的。
二、明文规定:明确的在法律用语的逻辑含义之内规定。(文字规则)
法律一般处理典型例,不处理非典例,并非对被告有利的解释。
单位犯罪的立法发展与司法实践
一、单位犯罪最出现于1987年的《海关法》中,犯以罚金的处以罚金。这是首次具有单位犯罪立法的先例。在贪污贿赂犯罪中新规定了单位犯罪,97年《刑法》新规定了达127个罪名,但单位犯罪的程序法却没有,实践中参照自然人犯罪的程序法。
二、单位犯罪的构成条件、特征:
(一)形式条件:以单位的名义对外从事犯罪;为单位谋取利益。与个人意志的区。
(二)单位犯罪的主体范围:
1、国家机关作为犯罪主体理论上值得研究
2、私有公司。私有企业能否作为犯罪主体也有争议,法律现有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法人资格)可以作为犯罪主体。
3、分支机构、内设部门可否作为单位犯罪主体(无独立资产)。理论上不应作为单位犯罪主体;实践上可以成为单位犯罪主体。
4、单位犯罪的例外:
(1) 成立公司企业的目的是为违法犯罪活动;或公司企业成立后主要活动是违法犯罪的,全部按个人犯罪处罚。
(2) 单位死亡的:不再起诉单位,追究单位中的直接责任人或主管人员,按单位犯罪处理。
三、正当防卫:
(一)公民在来不及请求司法机关保护本人利益的自立救济行为。
性质:私立救济行为。
(二)警察防卫不属正当防卫,是履行权力的公共权力,其行使须有法律依据。
正当防卫是公民的权利,不是义务,不致违法犯罪。
(三)当面临精神病人不法侵害时,如何处理?
正当防卫的设立目的是:个人利益遭受不法侵害时的私权。
四、防卫过当: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1、表现为:行为过当、结果过当。“不应有的损害”界限不清。
刑法第20条: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不明显的仍为正当防卫)
造成重大损害。(防卫致轻伤属防卫)
结果过当较过去明确,但行为过当仍缺乏可操作性,但这不是立法问题,是司法问题。“明显”的意为鼓励正当防卫,且立法过程难以加以具体明确,争论大的不能认为防卫过当,应采到绝对多数或一致认为的认定原则,设立“明显”的目的即认为在合理范围内超越是合法的、必然的。且应立足于当时的情况考虑,不能只凭结果判断,只有权利行使过度,造成了难以容忍的后果,才认为防卫过当。
第3款:针对的对象是抢劫、强奸等暴力犯罪时采用无过错原则。
实际操作中5:4 、6:5 的定罪标准是不合理的。
*“公正”是相对的,不是针对个案而言。
*立法具有常态性,具有不明确性是必然的。
2、防卫过当的定罪问题: 过失致人重伤的法定刑内量刑减、免刑罚
参照 故意
普遍定为故意不合适。防卫人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只是没有控制好。对认定为过失是有意义的,对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则不认为犯罪。
五、 犯罪未遂: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已着手实施,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成犯罪实行过程中的被迫停顿。说明:(1)发生是在实行过程中,是停顿;(2)由于不得已(3)停顿构成了三个成立条件。(与预备的区别)
补充常见犯罪的认定:
(一)盗窃犯罪的未遂认定标准:财产所有人是否失去对财产的控制,被告人是否控制财产所有权即为既遂。(失控+控制)
传统上公民对自己的财物有三种控制方式:
1、场所控制、区域控制(静态控制)
如:*“未出小区的门被发现”被认为既遂。
*“盗窃的是大宗物品”与物品的体积有关,体积较大,未出厂门时认为未遂,现金即认为既遂。
2、随身控制。脱离人身为失控,采用推定为既遂。
3、设定控制。行为人以秘密窃取的方式移离控制点即为既遂。
(二)受贿罪有无未遂:
(1) 有约定的受贿金额,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得逞,按受贿未遂罪定。
(2) 认识错误,判断失误。有受贿的行为和故意,只是金额判断失误,按受贿未遂罪认定。
(三)抢劫犯罪:普通犯罪和情节加重、结果加重。
1、使用暴力致人轻伤,以取得财物金额的既遂作为标准。
使用暴力致人死亡,不以是否取得财物无犯罪未遂之分。
2、入户抢劫、抢劫银行有无犯罪未遂?
要以财产的取得作为既遂标准。
3、敲诈勒索:既侵犯人身,又侵犯财产。以财物的取得为既遂标准。
多数在司法机关控制下交付,/让不明真相的人交付(交接方式 )
虽以财物的交接为标准,但是否取得仍有争意。
作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英语高三一轮复习超级课件Unit4Globalwarming(新.ppt
- 莆田城厢区综合商务区肖膺安置区1#—6#安置房建设工程.doc
-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技.ppt
-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在砌体工程中的应用安徽建筑科学研究.ppt
- 薪酬福利管理薪酬概述薪酬基本问题建立薪酬制度的原.ppt
- 若已知外力形式非为常数或时间之函数亦非速度的函数.ppt
-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临床意指血液中的一些废物通过.ppt
-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有关中药注册管理情况2005.ppt
- 计算机的维修61计算机维修的基本知识与实例611计.ppt
- 认识理解把握新课程更好的实践新课程普通高中.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