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课堂转型.doc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注课堂转型

关注课堂转型(一)课堂转型的挑战 钟启泉【编者按】 深深地沉下去,倾听教育一线的声音。高高地昂起头,仰望教育发展的前沿。 当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当我们开始强调“内涵发展”,我们应该直接聚焦课堂,迎接课堂转型挑战。课堂教学改革直接关系教育质量提升,应该置于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课堂教学转型是教育发展转型的关键环节,没有课堂的转变,学校教育的效果可能南辕北辙。近期,我们拟推出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钟启泉的系列文章,与您一起探讨课堂转型这一教育难题。 自2001年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国中小学的课堂正处于转型之中,这是确凿无疑的。但同样确凿无疑的是,在这种转型过程中存在诸多盲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到今天,应当强调“内涵发展”了,但不是什么“校舍”、“课桌椅”之类的学校硬件建设或者走班制、集团管理之类的教育组织问题,而是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学科设置、教师研修,特别是课堂变革的问题。迎接课堂转型的挑战,是推进新课改的当务之急。 迎接课堂转型挑战 国际教育界一直重视微观改革,即课堂层面的变革。“课堂不变,教师不会变;教师不变,学校不会变”——这就是学校改革的定律。 所谓课堂革命,说穿了,就是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型——从灌输式教学转型为建构式教学。灌输式教学基于客观主义理论,以为只要学生经由听、看、读的练习,就能习得教师传输的微言大义,于是衍生出一套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灌输式教学认为,知识是客观存在的,如课本中的知识,是万古不变的,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熟记这些真理。建构主义并不认为知识是独立于学习者之外的客观的东西,而是认为,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起来的。要使得课本中的文字符号本身具有意义,就必须借助教师的讲解或者经由学习者凭借个人的经验去领悟。所以,建构式教学认为,学习者必须有假设、预测、操作、提出问题、追寻答案、想象、发现和发明等经验,借以产生新的知识建构。这意味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造:从被动接受现成知识的方式转型为主动建构知识的学习方式。教师“一言堂”的时代过去了。 建构式教学是尊重差异的教学。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谓差异,即学生的多样性。学生中存在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学习风格:有偏于直觉的或感知的,有偏于图像的或语言的,有偏于归纳的或演绎的,有偏于线性的或非线性的,有偏于外向的(同他者合作)或内向的(反思型)等。差异也表现为不同欲望、认知差异、情感差异、社会差异、文化差异等。学生差异绝不是课堂教学的困惑或是负担。我们可以进一步说,没有差异就没有对话,没有对话就没有教学。教学不是告知与被告知的事情。教师上课的本质恰恰在于,如何尊重学生的差异,尽可能地调动儿童活跃的思维,发现不同的思路,激活认知冲突,展开集体思维。学生的疑难、困惑、冲突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不是课堂教学的困惑与阻力,恰恰是教师指导的出发点,是课堂教学的原动力。 洞察课堂教学本质 革新的教师首当其冲的课题是,洞察课堂教学的本质。教学过程是在一定的班级集体中,按照一定的目的而展开的,它是认知过程与集体过程的统一。自赫尔巴特以来,对作为教学之前提的“管理”的认识得以普及。不过,从教与学是“儿童自身的事情”这一观点看来,管理其实是儿童学习集体的指导问题,是为儿童自身参与课堂教学开辟道路的。这样,教师的教学工作涵盖了两个过程——学科内容的教学与对学习学科内容的儿童集体的指导。着眼于教学实践的这种结构,现场的课堂研究可区分为认知过程与集体过程的研究,关于是教学的集体过程的独特课题,是作为确立学习动机与学习纪律的过程来抓的研究。 不过,根据日本学者吉本均主编的《现代授业研究大事典》中的观点,认知过程与集体过程是不可分割地进行的,课堂教学的优劣取决于这两种过程以及两者结合的基本方式。第一过程是以教学内容的习得作为直接目的而展开的对话过程。就是说,学科内容不是直接地灌输给儿童的,而是借助对话来逼近学科内容的。学科内容的把握必须靠学生自身自主、能动的知性活动。第二过程是形成儿童集体的指导过程,即所谓学习集体、学习体制、学习纪律的层面。如果说,第一过程是学科逻辑、教材逻辑的分析,那么,第二过程是基于集体逻辑的分析。 排除课堂转型阻碍 课堂转型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事实上,在转型过程中,存在种种焦虑和诸多盲点,这些盲点违背了新课改的诉求,归根结底是应试教育恶性膨胀的结果。 盲点一,“翻转课堂”。这种师法美国的翻转课堂,诀窍是“先学后教”——学生先在家里学习教材,然后带着问题在学校的课堂里展开讨论。在应试教育的教学体制下,仅仅满足于知识点的灌输,在解题技能熟练的条件下实施这种实践,无异于扩大了应试教育的地盘——把学生捆绑在教科书之中,不得动弹。同时,也把教师原本应当承担的教学责任轻飘飘地转嫁给了家长。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课堂转型课题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