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国培当作一种快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把国培当作一种快乐

把国培当作一种快乐 国培到如今已近一月,所有参培教师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克服了若干的“矛盾”,放弃了许多休闲日,愧对几多家小,正是这无数的辛劳终于换得了如今的收获,国培也因有你们而精彩!。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其实就是个痛苦的过程,需要勤奋,需要坚韧,需要刻苦,需要耐得住寂寞!学习也如同人生一样充满酸甜苦辣咸,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体味。不劳而获的甜蜜,多是空虚的甜蜜,甜蜜过后,是心灵的不安与忐忑;奋斗之后的收获,才是真正的幸福,幸福之后,是回味的悠长…… 如我们把学习的过程当做一种人生的历练,戒除对甜蜜的依赖,那么就能在学习中站起来,用自己的坚韧和勇气,做回最好的自己!把学习的过程当做一种人生的历练,不论我们品到了其中什么样的滋味,我们都应该关注于这种历练的过程,让人生从此更加充实! 国培正在进行中,让我们继续经历这个历练的过程,相信我们今天的付出能收获更多的快乐! 嘉 奖 截止十月十九日十二时,我班学员张静(68时3分)、陈达(59时9分)、罗世斌(57时43分)、张辉(46时56分)、龙腾(46时26分)、张秋苹(46时6分)、张斌(45时31分)、赵萍(45时15分)、曹武(44时57分)、朱茂成(44时44分)、刘德福(43时46分)、张灵甫(43时5分)、赵小媛(42是12分)、瞿谦(42时3分)、李春蓉(41时39分)、王琪(41时35分)、任培江(41时31分)、唐越甜(41时19分)、秦慧(41时7分)、唐青(41时6分)、白生红(40时47分)、刘安国(40时44分)、杜科(40时58分),共计23人,都已达到规定完成学时,他们勤奋学习、乐于学习,不怕吃苦的精神,值得学习,特此通报表彰。 南充语文一班 二0一二年十月十九日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公平的教育。怎样理解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有入学机会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而最终的公平应该是使每个儿童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都能获得教育的成功。 ●教师和家长都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理解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潜在的发展能力,人人都能成才。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研究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特长,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从幼儿开始要保护儿童的好奇心,逐渐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到中学阶段逐渐形成自己的志向。 在刚结束征求意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有这样一句话:“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句话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深刻的内涵,需要我们认真去理解和执行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是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求。生理学和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遗传素质是不同的。普通儿童的智商是100,超常儿童的智商可达到130或140,智障儿童只能达到70或80。当然智商测量是否科学,也有疑义,不一定说明问题,但大家都承认人的天赋是有差异的。就拿人的思维品质来说,有的人逻辑思维比较强,有的人形象思维比较好;有的人思维敏捷,有的人思维迟缓;有的人思维开阔,有的人喜欢钻牛角尖,等等,各有不同。如果用一种模式、一种标准去培养学生,很难取得圆满的效果 从教育学来说,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儿童的特点、特长、爱好来因材施教,才能获得教育成功。我国古代《学记》就说:“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又说:“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就是说,教师对学生要诚心,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优势和劣势,因材施教,否则就达不到育人的目的。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公平的教育。怎样理解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有入学机会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而最终的公平应该是使每个儿童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都能获得教育的成功。一个学生本来形象思维比较好,喜欢文学艺术,你偏要让他学奥数,这不是对他最大的不公平吗?一个学生动手能力很强,创造意识很强,你偏要让他去学理论学科,这不是对他最大的不公平吗?有些家长明知自己的孩子成绩平平,偏要让他上重点学校、重点班、实验班,结果孩子的学习越来越跟不上,越来越自卑,优势消失殆尽。这都是没有找到孩子最适合的教育的结果。相反,如果给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他就能得到发展。  2005年我们在黑龙江呼兰县开会,一个清华大学的学生介绍自己的经历,他说,在初中时因为学习成绩不好,父亲让他辍学,老师去做家长的工作,说:“这娃喜欢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