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班主任培训讲稿1.
学生不良行为矫治
学生不良行为的定义
(一)、学生不良行为的内涵
行为不良学生是指那些与同龄段学生相比,在学习、行为、心理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
一是行为不良是相对而言的,具有发展性。
二是行为不良主要表现在学习、行为和心理方面,而主要不是品德方面。
三是只有在他人的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
具体到现实中,比如有的学生过多的依赖父母,一离开父母就哭闹;有的学生任性,说一不二;有的学生总是沉默寡言,孤僻离群,老是躲着别人自己坐在一个角落里;有的学生好斗,不顾后果,动辄出手打人,这些行为都属于不良行为。
(二)、不良行为与学生的“不良”
有不良行为并不等于学生就“不良”,因为在关注不良行为关注的是行为本身,而不是对行为发生者做出的整体评价。正常学生也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不良行为。因此,不能把存在不良行为的学生称为“不良”学生。只有严重的不良行为,且已经泛化、很难改变的学生才称之为“不良”行为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可能是潜在的具有不良行为者,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有可能因一时糊涂、冲动、好奇或其他微不足道的原因而出现不良行为,但不能将其判断为“不良行为学生”。因此,学校管理者、班主任、任课老师或父母,如果发现某个学生首次违规或出现某方面的问题,切不可如临大敌,而要以平和、自然的态度来对待他们,然后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原因和症结所在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正如贝尔克所指出的,一些青少年之所以成为违法犯罪者,往往是由于家庭中的父母,学校里的老师,公安机关以及犯罪矫治机构在处理个人越轨行为时对行为人贴人“坏”的标签。同样,教师、家长、同伴等对待学生的标签,一主面导致学生本人在不知不觉中捍卫自我形象,确认自己是“坏人”;另一方面也导致社会给予学生不良评价,把他们当作危险人物,或歧视,或排斥,进而促使他们在歧途上越走越远。可见教育工作者在对待学生进行评价、批评、惩罚和做出一定裁决和决定之前,一定要慎重,切不可轻易地给他们扣上大帽子,如“懒虫”、“小偷”、“笨蛋”等,以避免太多的“自证预言”的实现。
即使面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教师也应当排除偏见和成见,对待他们和其他正常学生应做到一视同仁。常有这样的现象:一名教师在上课之前,一名班主任在接一个新班之前,首先要对班级、学生的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翻看“历史档案”,在头脑中形成“好生”和“差生”的印象。一旦教育工作者带有某种偏见和成见,面对“差生”偶然发生的不良事件,他们也会努力从其有关历史上找出“劣迹”来证明其是个“行为不良的学生”。虽然这种歧视心理仅仅隐藏在内心,然而这种歧视会在言语、行动和态势中不经意地流露出来,从而剌伤学生的心。可见,除了慎重对学生评价外,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在观念上弱化对可能强化的“不良行为”,这样做有助于预防“不良行为”的出现。
二、不良行为的特征
(一)年龄特征
1、自我意识的增强与辨别能力的薄弱导致其正常心理的错位。
2、人格发展的紊乱无结构倾向。
3、由他律向自律过渡的不适应性。
4、独立人格形成初期的不稳定。
(二)普遍性特征。
我们不能把学生的偶然一次胆小、说谎、挑食、淘气就认为是不良行为, 只有在学生行为中经常表面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扰乱较大的、影响较严重的、需要较长时间矫正的行为才是不良行为。要把握一个度,是偶然,还是经常,危害是较小的还是较大的。
(三)常态性特征。
(四)关联性特征
三、不良行为的类型
(一)由认识问题导致的不良行为
老实会吃亏,考试时不作弊是傻瓜。对人宽容就是好欺侮。
(二)需要意志努力才能克服的不良行为
如打架成性、自由散漫等。
(三)由心理问题导致的不良行为
比如有的好打架,有的喜窃物,有的爱逃学等,且屡教不改时,可能背后隐藏着不平常的故事。
(四)与情绪相关的不良行为
1、忧郁。无兴趣,生活无乐趣。2、焦虑,常常闷闷不乐,疏远别人。3、自卑表现为胆小、怯生,害怕在大庭广众说话,做事,缺 乏自信和勇气,畏惧与他人交往,惧怕失败。
(五)与道德品质相关的不良行为
如混淆是非,不明道理,缺乏理智感,远离集体和教师,搞情绪对立,甚至采取违反道德规范的手段和行为,甚至偷窃、斗殴、破坏公物等,且对行为后果不后悔;甚至感满足和得意。
四、不良行为学生教育中的误区
(一)理念或态度误区
1、不良行为学生的主要问题是思想品质差,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就是德育。
2、不良行为学生的主要问题是心理有病。
3、期望过低或过高
教师期望并非在任何水平上都能产生积极的作用,期望过高或者过低只能有害无利;教师期望只有保持适度,才能成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真正动力。在问题学生转化一点上,我们尤其要注意把握好这个“度”。这是因为:问题学生往往自尊心脆弱,心理承压能力低;期望过高,会使不良行为学生感到自己就象“背着沉重压力的蜗牛”,心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猴场小学小继教互动新课程培训讲稿..doc
- 玉奇喀特乡2007年度科技培训工作计划..doc
- 玉坂安置小区项目培训计划..doc
- 玉山二中2013年教师暑期培训工作计划..doc
- 玉山石河小学师资培训工作总结..doc
- 玉林会计培训机构..doc
- 狼性营销的人力资源体系-森涛培训..doc
- 玉溪市农药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岗前培训考试题(b)及答案..doc
- 玉林拓展培训基地..doc
- 玉笋村2015年党员干部培训计划..doc
- 场地脚手架工程施工方案(3篇).docx
- 2024年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玉岩镇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docx
- 2024年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及答案详解一套.docx
- 2024年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文昌镇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docx
- 2024年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小雄镇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带答案详解.docx
- 2024年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河姆渡镇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docx
- 2024年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雁溪乡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及答案详解一套.docx
- 2024年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板桥乡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及答案详解一套.docx
- 2024年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土城乡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及答案详解一套.docx
- 2024年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桐屿街道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附答案详解.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