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台湾高铁、台湾铁路、台北捷运以及高雄捷运.PDFVIP

比较台湾高铁、台湾铁路、台北捷运以及高雄捷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比较台湾高铁、台湾铁路、台北捷运以及高雄捷运

姓名:張明禮 學號: 授課老師:陳永祥 指導教授:鍾立來 比較台灣高鐵、台灣鐵路、 台北捷運以及高雄捷運的差異性 初次接觸軌道的回憶應該是幼稚園的年紀,還記得普通車廂內臥 地而坐的保母帶著我吃著鐵路便當,那種感情是時間無法抹去的。高 中時的我常常坐著鳳山往高雄台鐵班次往來補習,當時才知道原來火 車有自強、莒光、電聯、普快車種之分 。搭過往來高雄-台東的班次 以及東部幹線去旅遊,當時感受到台灣風景的魅力。直到大學每當長 假期搭車往返高雄-嘉義,曾經因為誤點而待在火車站過了一下午過 ; 直到高鐵通車,初次體驗時速 300km/hr 的快感以及舒適性,但事前 也燒的快。來台北就學時,第一次在台北車站迷路就是為了要當台北 捷運到公館;捷運的便利性讓我覺得很方便且環保。後來歷經千辛萬 苦的高雄捷運通車了,當時對結構、建築、工法才有些許概念的我不 禁比較起這些交通工具的差異性。 我先對長途交通工具做了比較,怎麼說呢?就拿台鐵跟高鐵來比 較,一樣是高雄到台北但是搭乘時間與價錢卻不一樣,到底差在哪裡 ? 為什麼有這些差異呢? 1. 旅途花費的時間: 高鐵是約一小時三十分(僅停靠高雄、台中、桃園、台北),而台 鐵花費約六小時(自強號)。 2.搭 乘車資: 高鐵經濟艙原價約1300元,台鐵約九百元。 3.舒 適度: 就我個人而言,高鐵(經濟艙)的 座位、走道比較寬敞;台鐵(自強 號)較狹窄一些。 為什麼會有這些差異性呢?其實單就價錢而言,由課堂上所談論 到的當中原因是因為速度,速度越快價錢就越高,當然價錢也因距離 而定。那又是什麼造就速度上的差異性呢?答案是平交道。一般而言 台鐵的速度之所以定在120km/hr就是因為當看到平交道(約500公尺 前)就得煞車、轉彎處也是。台鐵與高鐵先天上的體質就不同,軌道 的寬度而言高鐵寬於台鐵。軌道材料而言台鐵是礫石與枕木等鐵軌構 造製成,高鐵是混凝土與鐵軌等構造製成。路權上台鐵因為有平交道 所以不是專有路權、地下化的台鐵是專有路權,台灣高鐵因為是高架 所以是專有路權。但因為當初台鐵為了 鐵路地下化花費不少(如南港 到板橋、高雄到左營)。要是台鐵為了路權而西部全面地下化,我想 可以蓋個四、五條高鐵了。就價錢而言,高鐵其實早就回本了,現在 有許多搭飛機來往台北-高雄的都已經改搭高鐵,而台鐵為什麼會一 值虧損呢?原因出在人事成本。雖然台鐵班次多,但是因為速度較慢, 故單價較便宜、但也較親民。至於舒適度而言,隨著不同“質"的車 種當然有所差別,台鐵幾乎是 以“量"而考量,以換得更多收入。 捷運?什麼是捷運?他要取代什麼?先將捷運的效益列在下方: 捷運系統能為社會創造多方面效益,大體而言,捷運系統的效益為: (一國家與社會效益:) 1.提高國際政經地位。 2.提昇交通運輸與科技。 3.為我國技術水準及經濟成長之展示櫥窗。 (二)運輸效益: 1.減少道路交通擁擠,提高運輸效率。 2.具有大量載客疏導交通的能力。 3.改善都市交通秩序與停車問題。 4.改善運輸工具的結構。 5.整合都會區整體運輸機能。 (三)經濟及發展效期: 1.使用者效益高。 2. 交通安全效益高。 3.營運成本低。 4.提供就業機會,促使就業市場的人力能充分利用。 (四)環境的效益: 1.減少空氣污染。 2.提供乘客舒適的乘載環境。 3.提高都市生活品質。 (五都市與土地均衡發展:) 1.均衡都市發展與土地使用。 2.促進土地發展並提高土地之使用性。 3.改善都市發展結構。 4.帶動新市區之發展及建設。 (六)擴大都市活動空間分散人口壓力: 1.改善居住環境及習慣,均衡都市與郊區人口,提高生活品質。 2.擴大都市活動範圍,疏散都市中心區人口壓力。 3.帶動衛星市鎮的發展。 基於以上六點我從上課內容的角度做的結論如下: 當工商急速發展的城市中,人們平常所需要的就是面對上下班的 車潮,而城市的機能性就必須要解決此問題。早期的公車替民眾提供 不少便利性,但隨著需求量越來越大的城市,公車系統的容量也到了 極限。都市的人希望的便利性,例如穿著西裝硬擠公車,流著滿身汗 還要住要啟動的加速度又要注意煞車的 time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