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 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1-3题。(9分)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然而此话只适用于欧洲,对于中国并不贴切。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主要材料,很少使用石材,由于木材在耐久性方面远逊于石材,以至于中西两大文明的建筑给后人留下了全然不同的印象。19世纪以来,不少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建筑只不过存在于书面文献上,甚至干脆说中国古建筑的实物等于零,这种片面的看法曾得到很多本土学者的呼应,并汇成一股妄自菲薄的浊流,时至今日,中国石结构建筑的低调表现,仍令很多学者感到困惑:为什么直到明清,在技术条件完备,同时也不无需求的情况下,石材在中国始终未能“登堂入室”?古建筑专家梁思成曾经给出一个推论:“中国结构既以木材为主,宫室之寿命因受限于木质结构之未能耐久,但更深究其故,实于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之观念。”然而为什么中国人“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依然是个问题。
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中国古代并不缺乏石材,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到处都蕴藏着适合建筑的优良石材。其次,古人的石材加工技术并不落后,先进的玉石文化,以及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石材加工场遗址就是明证。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在中国古代,适用的木材并非随处都容易取得。秦朝修建阿房宫,许多木材就是从千里之外的四川运到陕西的。在古代的交通条件下,建筑材料的长途运输是很不经济的;只有当使用木材的意义超越物质层面,进而成为一种执着的文化选择乃至建筑观念中的要素时,人们才会如此不惜人力物力地寻找木材来盖房子。
这种选择与华夏民族古老的价值观息息相关,与西方不同,中国自古以来宗教观念淡薄,从未出现过神权凌驾一切的时代,因此我们的祖先有关建筑的基本思考,是从“人本”出发的。建筑既然服务于人,其理性和适度的使用就十分重要。从材料性质上看,木材显然比石材更使于加工,用木材建造房屋效率更高,耗材更少。《礼记·檀弓上》说:“昔者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可见对于务实的中国人来说,费力气建造石头建筑是奢侈的表现,是无法被崇高节俭的主流价值观所接受的。
中国传统哲学从未认真看待过“永恒”这一命题,信、释、道三家学说大体上都认为“万物无常”,人是建筑服务的主要对象,人一直处在不断的繁衍和传播之中,不同时代的人对于建筑物也会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建筑应该新陈代谢,没有必要永久保存,经久不变。而陵基建筑在功能上则有耐久的要求,在意象上更与永恒相关,因此这里便成了石材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此外在耐久性要求较高的建筑部件,如铺地石、台基、柱础中也曾大量使用石材,木是土的产物,土木具有易取,可塑、可循环等优点,由此可知中国传统建筑在材料选择上的理性。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古建筑不符合法国作家雨果所说的标准,即“保留至今的古代建筑物好像是由石头堆积出来的历史书”。
B.中国古建筑中以土和木为主要材料的留存至今的并不多,有些西方学者甚至以为我国现在没有这种建筑的实物。
C.我国古代的石建筑不像欧洲那样发达,直到明清时代,在技术条件完备且有需求的情况下,石建筑依然很少出现。
D.对中国古代建筑以土木为主的原因,古建筑专家梁思成认为,古代中国人并没有留心建筑物的长期保存问题。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古代中国有石料的来源,也有石材加工的技术,但石材并不常用在人们居住的房屋,而常用于陵墓或耐久性要求较高的建筑部件。
B.秦王朝修建阿房宫时,不惜巨大耗费,从千里之外的四川运送木材到陕西,而所用的石材则取自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加工场。
C.《礼记·檀弓上》记载,桓司马为自己做石制的棺材,加工了三年仍未完成。他的这种行为遭到了孔子的批评,认为他太奢靡了。
D.中国古代建筑一般不考虑过于长远的未来,会理性和适度的使用建筑材料,这种观念使得土木材料在当时的建筑中大行其道。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古代西方,许多建筑物与神权有关,需要与神一样永恒,木材无法满足这一条件,而坚固而不易腐蚀的石材却得到了青睐。
B.以石材为主要材料的修造建筑物,古代中国人不是做不到,而是故意有所不为,这与华夏古老民族崇尚节俭的主流价值观有关。
C.深受儒、释、道三家共同认识的影响,人们对于建筑物的服务功能并不在意,而讲求新陈代谢,因此建筑材料以使用木材为主。
D.中国的古代建筑以土木为主要材料,在耐久性要求较高的建筑部件使用石材,工作效率相对提高,在这个方面胜过西方石建筑。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2分)
梁启超和他的子孙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七年级地理下册 8.1 日本教案1 (新版)湘教版.doc
- 七年级地理下册 8.1 日本教案2 (新版)湘教版.doc
- 2017年秋九年级科学下册 2.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效训练(pdf)(新版)浙教版.pdf
- 高中数学 第一章 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复习与小结课件 苏教版必修4.ppt
- 2017年秋九年级科学下册 3 人的健康章末专项训练(pdf)(新版)浙教版.pdf
- 2017年秋九年级科学下册 3.2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课时2)高效训练(pdf)(新版)浙教版.pdf
- 2017年秋九年级科学下册 3.3 身体的防卫(课时2)高效训练(pdf)(新版)浙教版.pdf
- 2017年秋九年级科学下册 3.5 人的运动系统和保健高效训练(pdf)(新版)浙教版.pdf
- 2017年秋九年级科学下册 4 可持续发展章末专项训练(pdf)(新版)浙教版.pdf
-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业分层测评1 岳麓版必修2.doc
- 河南省许昌市2017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
-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 江苏省苏州市2017年中考化学基础复习练习1《空气》.doc
- 2018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有机化学基础 4.2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课件.ppt
-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 七年级地理上册 1.4 地形图的判断课件1 (新版)新人教版.ppt
-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 2018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有机化学基础 4.1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课件.ppt
- 2018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有机化学基础 3.3 烃的含氧衍生物课件.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