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昆山巴城昆曲活动小考论文.pdfVIP

清末民初昆山巴城昆曲活动小考论文.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末民初昆山巴城昆曲活动小考论文.pdf

l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第14卷第2期 lJOUIINAt_OF7HEJIANGVOCATIONAI_ACA12EMYOFART 文章编号 :1672.2795 (2016)02—0001—05 栏 目特邀主持人 :王宁 (1967一 ),男,字不宁,山西临汾人 ,现为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博士生 导师。主要从事昆曲和古典戏曲研究,有 《昆剧折子戏研究》等多种研究成果面世。 主持人语 :大约在四百年前,江南发生了一件对于中国戏曲史和 中国文学史都有着重大影响的事件, 即 《牡丹亭》走进 了昆曲的厅堂。从此,这至美的文学与至美的戏曲水乳交融,相得互美,成为了中国文 学、中国戏 曲乃至中国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 今年,适逢汤显祖辞世 四百周年。四百年后的今天,在临川先生曾经 留恋的江南,昆曲依然如水一般 地流淌, 《牡丹亭》依然在歌台舞榭流转。作为对先哲的纪念,我们以江南和昆曲为视角组织了几篇论文, 谨以此表达我们对于临川先生的无限缅怀和深深感戴。 昆曲专家陈兆弘先生的 《清末民初昆山巴城 昆曲活动小考》为我们寻找近代昆曲的行踪提供了详实的 史料,某种程度上补充 了近代 昆曲发源地有关资料的缺欠。庄吉先生的 《梁辰鱼和 “大梁王侯”交游考》 以昆曲文学的开 山祖师梁辰鱼为研究对象,解决 了其交游之中 “大梁王侯”的身份 问题。王珏博士的 《由紫姑传说再论冯小青形象》另辟蹊径,用紫姑传说来解决冯小青的形象塑造 问题,角度新奇,结论新 颖,颇有新见。徐阳的 《行踪 ·交游 ·情怀——试论江苏经历对汤显祖思想和作品的影响》则立足地域文 化考察作家的思想和艺术 ,对 目前汤显祖的研究也不乏启发和参考价值。 汤显祖才大如天, 《牡丹亭》名香天下。昆曲之学也包罗深广,意涵万千。缘乎此,我更愿意将我们 的研究视作一种怀念和 向往:期临川不朽,愿 昆曲长生! 丙申初梅于姑苏促脆斋 清末 民初 昆山巴城昆曲活动小考 陈兆弘 摘要:清末民初的昆山巴城地区,昆剧活动并未终止。当时社会上尚有不少昆曲爱好者,城乡涌现 出许多 曲社,从曲社中走出了著名曲家,同时,昆曲专业演唱团体——堂名仍活跃在民间。 关键词:昆曲;昆山;曲家;曲社 ;堂名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 :A 从明代中后期到清代中叶的约200多年内,昆 赴” 。昆剧在家乡还十分兴盛。1790年,乾隆八 剧独 占鳌头,成为中华民族戏剧的代表剧种。龚晡 十大寿,四大徽班进京,标志着京剧这一新生剧种 《巢林笔谈》记载清乾隆十三年 (1748)上巳 (农 兴起 ,逐渐替代了古老的昆剧的地位。从那时起达 历三月初三)前一 日, “里中延名优演剧,乡城毕 官贵人的昆剧家班 、家乐 已逐步消失。1860年, 收稿 日期:2016-03-30 作者简介:陈兆弘 (194o一 ),男,江苏昆山人,江苏省昆剧研究会研究员,主要从事昆曲与昆山文化方面研究。(昆山 215300) 本文系江苏社科基金重大项 目 《江苏戏曲文化史研究文博》中期成果。(项 目编号:13JDO08) · 1 · I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第14卷第2期 lJ0URNALOFZHEJlANGVOCATIONALACADEMY OFART 太平军 占领江浙,南北阻隔,艺人凋零 ,后继乏 辑成了 《道和曲谱》四册出版 ,影响极大。 人,昆剧从此一蹶不振 。 是年秋天,道和曲社骨干张紫东等,发起创办 随着昆剧衰落 ,社会上会唱昆曲的人越来越少 “昆剧传习听”,培养昆剧专业表演人才,得到曲友 了。而在昆曲流行的核心地区长江三角洲,由于经 们一致赞成,纷纷捐款赞助。合计大洋 1000元 ,作 济逐渐复苏 ,那里有文化的人相对 比较多 ,社会基 为开办费。选出12人为董事,吴粹伦为其中之一。 础较好,因此从清末到民国时期 ,虽然专业昆剧班 昆剧传习所于同年秋季开办 ,地点在苏州桃花 社已呈不振之势,但是昆曲的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