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缓解稀释及冲淡了环境.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被缓解稀释及冲淡了环境

被缓解稀释及冲淡了环境在德国旅行我真嫉妒这里的环境。在北京拥挤的自行车、汽车和人的洪流里钻惯了,一在法兰克福降落,就如春天里突然脱了棉袄一样的轻松。宽阔的莱茵河当城静静地流过,草坪、樱花、梧桐,还有古老肃穆的教堂,构成一幅有色无声的图画。我们像回到了遥远的中世纪或者来到了一个僻静的小镇,心也静得像掉进了一把玉壶里。 在几个大城市间的旅行,是自己开着车走的。这种野外的长途跋涉,却总像是在一个人工牧场里,或者谁家的私人园林里散步。公路像飘带一样上下左右起伏地摆动。路边一会儿是缓缓的绿地,一会儿是望不尽的森林。隔不远,高速公路的栏杆上就画着一个可爱的小鹿,那是提醒司机,不要撞着野生动物。这时你会真切地感到你终于回到了大自然,在与自然对话,在自然的怀抱里旅行。我努力瞪大眼睛,想看清楚那绿色起伏的坡地上是牧草还是麦苗。主人说不用看了全是牧场。这样好的地在中国早已开成农田,怎么能让它去长草呢?可是一路上也没有看到一条牛,说明这草地的负担很轻,大约也是过几天来几头牛,有一搭没一搭地啃几口。它只不过顶了个牧场的名,其实是自由自在的草原,是蓝天下一层吸收阳光水分,释放着氧气的绿色的欢乐的生命,是一块托举着我们的绿毯。当森林在绿毯的远处冒出时,它是一块整齐的蛋糕,或者一块被孩子遗忘的积木。初春,树还没有完全发绿,透着深褐色。分明是为了衬托草地的平缓轻软,才生出这庄严和凝重。这种强烈的装饰美真像冥冥中有谁所为,欧洲人多信教,怕是上帝的安排吧。要是赶上森林紧靠着公路,你就可以把头贴在玻璃上去数那一根根的树。树很密,树种很杂,松、柏、杨、柳、枫等交织在一起,而且粗细相间,强弱相扶,柔枝连理,浓荫四闭。这说明很长时间已没有人去动它,碰它,打扰它。它在自由自在地编织着自己的生命之网。你会感到,你也在网中与它交流着生命的信息。从科伦到法兰克福,再到柏林,我们就这样一直在草坪上,在树林间驰过。当车子驶进柏林市区时,天啊,我们反而一头扎进森林里,是真正的大森林。车子时而穿过楼房,时而又钻进森林,两边草木森森,我努力想通过树缝去找人,找车或者房子,但是看不到,这林子太深太广了,和在深山老林里看到的一样,只不过树细了一些。主人说这林子大着呢,过去这里面都可以打猎。我突然想起有一种汽车就名“城市猎人”,看来有一点根据。城在林中,林在城中,这怎么可以想象呢?后来在商店买到柏林城的鸟瞰图,看到市中心的胜利女神如一根定海神针,而周围则是一片绿色的汪洋。 在这到处是绿草绿树的环境中,自然要造些漂亮的房子,要不实在委屈了它。在德国看房子也成了一大享受。欧洲人的房子决不肯如我们那样的四方四正,虽则大体风格一致,但各自总还要变出个样子。比如屋顶,有的是尖顶,尖得像把锥子,直指天穹,你仰望一眼它就会领着你走近神圣的天国。有的是大屋顶,稚气得像一个大头娃娃,屋顶像一块大布几乎要盖住整座房子,你得细心到屋顶下去找窗户、门。较多的是盔形顶,威武结实像个中世纪的武士。还有一种仿古的草皮屋顶,在蓝天下隐隐透出一种远古的呼唤,据说是所有屋顶中造价最高的。屋顶多用红瓦,微风一吹,绿树梢上就飘起一块块红布。德国人仿佛把盖房当游戏,必得玩出一个味来。要是大型建筑,他们就极有耐心地去盖,欧洲最大的科隆大教堂,千顶簇拥,逶迤起伏,简直就是一座千峰山。从1248年一直到1880年才盖好,至今也没有停止过加工养护,我们去时于“山”缝间还挂着许多脚手架。至于一般的私家住房,就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必定要摆弄出个新样子。德国人常常买一块地,邀几个朋友,自己动手盖房子。他们在充分地咀嚼生活。 和树多房美相对应的是人少。车在公路上行驶时两边看不到人,就是在城里也很少见到人。有几次我有意地目测一下人数,放眼街面,数不到几个人。这是如中国的长安街、东西单一样的街道啊。一次在市中心广场停车,要向路边的收费机里喂几块硬币,兜里没有,想找人换,等了半天才从街角转出三个散步的老妇人。一次开车从高高的停车场上下来,到出口处自动栏杆挡着,不喂硬币它不弹起。我踩住刹车,旁边会德语的同志就赶快去找人换钱。这是车库门口,不能总挡人家的路。但是,大概有十分钟,任我们怎么急,就像在一个幽静的山坡下,怎么也唤不出一个人影。那条挡板无言地伸着它的长臂。我抱着方向盘,透过车窗,眼前闪出了当年朱自清写的游欧洲的情景:火车爬到半山,一头牛挡住路,车只好就停下来,等着它慢悠悠地走开。欧洲人竟是这样的舒服啊。就像在牧场上不见牛羊,只有绿绿的草;在城里不见人,只有空空的街。生存的空间是这样大,感到心里很宽,身上很轻。 总之,在德国无论在乡间,在城里,都感受到一种被缓解被稀释和被冲淡了的环境。我们为什么愿意到草原、到海边去旅游,就是因为那宽松的环境,那里空间极大,大到可以尽力去望,没有什么东西会阻挡你的视线;你可以尽力去听,没有什么人为的声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