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朱熹《家礼》论略论文.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代朱熹《家礼》论略论文.pdf

历史教学问题2017年第2期 元代朱熹《家礼》论略 刘舫 摘要:朱熹《家礼》在中国礼制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相比于《家礼》在宋代和明代的清晰轨迹,元代的 《家礼》传播和影响并不为学者重视。但细究起采,如果没有经过元代特殊社会环境的发酵,《家礼》无法由私 家之礼演变为国家之礼。本文试图在元代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考察《家礼》的传播和汉人士庶的服膺情况, 勾勒宋明之间《家礼》流传和发展的过程,分析《家礼》逐渐成为“国礼”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朱熹;家礼;元代;礼制;汉文化 朱熹《家礼》在中国礼制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不仅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持续至今,而且对整个东亚 一、元初《家礼》的北传 儒家文化圈的意义也非同一般,此点已被反复提 及。①相比于《家礼》在宋代和明代的清晰轨迹,元代 的《家礼》传播和影响并不为学者重视,这似乎也无 居母丧期间,参酌古今仪制,撰成《家礼》。⑦现存《家 碍于其由南宋的一家之言突然擢升为明初颁行全国 礼》最早的宋刻本是淳裙五年(1245)杨复注附录本, 的《性理大全》中的重要文本。但细究起来,如果没有 并附诸图。杨复是朱熹的再传弟子,师从朱熹弟子、 经过元代特殊社会环境的发酵,《家礼》无法由私家 女婿黄斡,黄斡在《家礼》跋文中指出,《家礼》所述 之礼演变为国家之礼,而以“礼下庶人”的大势所趋 “无非天理之自然,人事之当然,而不可一日缺也。见 来理解这一段历史似乎并不充分。在蒙古人统治的 之明,信之笃,守之固,礼教之行,庶乎有望矣”。③ 元代,未借助国家强制力推行的《家4L}II够得到广《家礼》共五卷,第一卷通礼,包括祠堂、深衣制度、司 泛的传播,并获得众多汉人士庶的服膺,是元代社会 马氏居家杂仪;第二至第五卷,分别为冠、昏、丧、祭 中汉文化发展的一个显著侧面,因此,宋明之间《家 礼。继杨复之后,又有刘垓孙增注,刘璋补注,元代将 礼》的发展非常值得深入探讨。 三入注合为《文公家礼集注》一并刊行,增加附图,多 {本文为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礼制变迁及其现代价值研究”(12ZDl34)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刘舫。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博士后研究员(邮编200234)。 ①杨志刚:《论“朱子家礼”及其影响》,《朱子学刊11994年第1辑;汤勤福:《朱熹(家礼)的真伪及对社会的影响》,《宋史研究 论丛》第11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10年;王美华:《承古、远古与变古适今:唐宋时期的家礼演变》,《辽宁大学学报)2013年第7期; 吾妻重二:《朱熹(家礼)实证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卢仁淑:《朱子家礼与韩国之礼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 ⑦杨复《家礼序》云:“故冠礼则多取司马氏;昏礼则参诸司马氏、程氏;丧礼本之司马氏,后又以高氏为最善;及论榭、迁,则 取横渠遗命;治丧,则以《书仪》疏略而用《仪礼》;祭礼兼用司马氏、程氏,而先后所见又有不同。节祠则以韩魏公所行者为法。” (胡庚等:《性理大全》,山东友谊书社,1989年,第1301页)其中“高氏”指宋高闶,字抑崇,号息斋,浙江鄞县人。绍兴元年进士,官 至礼部侍郎。“高闶……集《厚终礼》一编行于世,朱文公《家礼》多用之”。(袁桷:《延祜四明志》卷四《人物考》,台北:成文出版社, 1983年,第320页)《宋史》卷二。四《艺文志》作“高闶,《送终礼》一卷”。(中华书局,1977年,第5134页) ③黄棘:《书晦庵先生(家礼)后》,《朱子全-I》第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950页。 49 万方数据 历史教学问题2017年第2期 次翻刻。而元代流传的《家礼》影响更大的或是黄瑞 树之上,经三年后,及收其骨而焚之”。⑧这与游牧民 节《朱子成书》中的一种。①其中的《家礼》刊刻于至 族的生活环境与风俗习惯有关,而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