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70周年征文演讲稿.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长征70周年征文演讲稿

长征70周年征文演讲稿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不知不觉,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就过去整整70周年了。 因受台风的影响,持续多天的暴雨,让先前清澄透彻、蜿蜒秀丽的于都河一时变得雄浑宽阔起来。我们一行人站在河畔,望着这浩荡湍急的江水,每个人都似乎不在意身边还在淅淅沥沥的雨滴,而是思绪起伏地面对涛声,去共同感受70年前那场惊天动地的战略转移对心灵的巨大震撼。 江西省于都县是当年中央红军长征的集结地和出发地。1934年10月,秋风萧瑟,激水寒澈,淡月清冷,中共中央、中革军委、中央政府所属机关和红一、三、五、八军团共8.6万多人历时9天,分别从于都县城的东门等10个渡口过河。从此,工农红军开始踏上漫漫长征之路。于都河——这条红色母亲河,在长征的漫漫路途中,便开始照耀起了绝无仅有的第一缕光辉!如今,七十年的风吹雨打,她容颜未改;半个多世纪的火烤日灼,她风骨不衰,于是——她便有了“长征第一渡”的赞誉。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有谁见过这样的长征?”毛泽东事后回忆时曾这样深情地说。因为,在当时的于都县,有10万多贫苦大众支前参战、6万多赣南儿女加入工农队伍,其中有姓名可考的烈士就有1.6万多人。长征的道路,从一开始就是用血肉铺就的。一路上见惯了沧海桑田的变换、饱尝了风霜雨雪的洗礼,至使这支浴血的队伍每延伸一步,便能看见一座座碧绿的青苔爬上墓碑,掩盖了名字与显赫。当红军的草鞋和行军的马蹄刚留下于都河水的印迹后,他们经历了两万五千里长途跋涉和无数次地殊死作战,饥饿,冻馁,穿越了地球上最险峻的峰峦沟壑和荒无人烟的辽阔地区,远涉千山万水——从于都出发的8.6万人,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时只有6000人。 “这是一部惊心动魄的远征史诗!”当年在延安采访后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斯诺也为之动容地说。的确,长征精神,是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是蕴藏着的一种最炽热、最高尚的情感、是一个民族向世界袒露的最伟大和最高贵的灵魂,更是一个民族永远都不会被征服的精神和永不会摧毁的力量的源泉。长征精神在给我们的灵魂世界注入丰富内涵的同时,她无疑也让我们的生命走向了神圣和崇高的外化。 美国著名的记者作家索尔兹伯里对长征也不吝于任何赞美的言辞,真情地说出了这样一句话:“这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人类自从有了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长征在人类活动史上是无可比拟的!犹太人出埃及、汉拔尼翻越阿尔卑斯山、拿破仑进军莫斯科、美国人征服西部,把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事与长征来比拟都是不恰当的。” 历尽沧桑的中华民族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自强不息的长征史。 “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索尔兹伯里的话是对中国长征的赞叹,同时,也是对中国长征的祝愿。 已是金乌坠日,玉兔东起时,我们正准备缓步离开红军河,同行的刘老师却站在渡口,即兴口占一绝《满江红忆长征》:“艰苦卓绝,红军本色堪咏赞。行程远,炼狱考验,血碧心丹。力克堵追行军切,雪山草地遍处寒。盼出路,战略大转移,行军酣。战马嘶,旌旗展。军号厉,战重关。无艰苦,欢盈万水重山。三军会师意志坚,风烟血战到延安。七十载,长征精神扬,宏图灿!” 其声充盈,其情亦豪!我想,这阙词不但是他的真情感悟,也应该是我们所有人对长征、对母亲河的一种心声共鸣吧! 1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