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单元5十九世纪的民族主义与社会文化1十九世纪许多地区受到民族.DOC

单元5十九世纪的民族主义与社会文化1十九世纪许多地区受到民族.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单元5十九世纪的民族主义与社会文化1十九世纪许多地区受到民族

  十九世紀,許多地區受到民族主義的鼓舞,紛紛追求獨立或統一,其中,巴爾幹半島與拉丁美洲即為較早進行的地區。   巴爾幹半島先後歷經希臘、羅馬、拜占庭與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等政權的統治,種族、宗教與文化均甚複雜。十九世紀初,巴爾幹半島大部分地區均為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所控制,但居民多為信奉希臘正教的斯拉夫人,兩者的宗教、文化歧異甚大。此外,由於列強甚為重視巴爾幹半島的戰略地位,乃紛紛支持該地的獨立運動,以排除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勢力控制。其中,希臘即在英國的支持下最早脫離鄂圖曼土耳其的統治,成為獨立國家。   至於拉丁美洲,在地理大發現後即受到西班牙與葡萄牙的殖民統治。由於統治者常奴役當地人民,引起殖民地人民的不滿。十九世紀初,西屬與葡屬殖民地的人民受美國獨立及法國大革命的鼓舞,紛紛趁拿破崙征服歐洲,西、葡兩國自顧不暇之際,開始進行獨立運動。   許多領導拉丁美洲獨立的人物曾長期旅居歐洲,深受啟蒙思想的洗禮,其中玻利瓦對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甚具貢獻。十九世紀初,拿破崙推翻西班牙王室後,另立新王室,拉丁美洲各地即在玻利瓦的領導下,宣布脫離新王室的統治。拿破崙失敗後,復辟的西班牙王室派軍隊鎮壓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但英國和美國為了擴張勢力,宣布抵制西班牙的鎮壓行動,拉丁美洲各地即趁勢推翻殖民統治,陸續建立新政權。1823年,美國總統門羅發表門羅宣言,呼籲歐洲國家勿干預美洲事務,更對拉丁美洲的獨立風潮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門羅宣言雖有助於拉丁美洲的獨立,但因這些新興國家獨立後,常發生軍人奪權的混亂局面,美國乃趁機介入,逐步掌控其政治、經濟,甚至扶植親美政權。結果,拉丁美洲雖擺脫被歐洲國家殖民的命運,卻淪為美國控制的地區。 圖5-3 門羅總統提出門羅宣言 門羅宣言對拉丁美洲的獨立具有重要的影響。   中古時期,查理曼死後不久,帝國分裂。到了十世紀時,鄂圖一世(962-973在位)自稱是羅馬帝國的繼承人,在原帝國東部的日耳曼地區建國,後稱為神聖羅馬帝國。   神聖羅馬帝國境內有數百個各自為政的小邦,其中以奧地利的聲勢較大,自十五世紀起即成為主導帝國事務的主要力量。但十八世紀時,普魯士開始與奧地利爭奪帝國的領導權。 神聖羅馬帝國境內有數百個小邦,其中以奧地利的勢力最大。 普魯士在普奧戰爭中排除奧國的勢力後,領導德意志北部諸邦成立北德邦聯。 圖5-4 德意志統一形勢圖   十九世紀初,拿破崙征服神聖羅馬帝國時,德意志地區即有許多知識分子積極進行統一運動。拿破崙失敗後,維也納會議決議在此地成立德意志邦聯,由於此邦聯由三十多個小邦組成,而主控邦聯事務的奧地利反對自由思想與民族主義,因此對德意志的統一形成重要阻礙。   1818年,普魯士為促進工商業的發展,領導多個德意志小邦成立關稅同盟,建立統一關稅,以便貨暢其流,奠定德意志統一的經濟基礎。1848年,德意志各邦又在法蘭克福集會,商議統一問題,但由於普、奧兩強對統一的形式意見相左,會議沒有結果。   普、奧既無法達成共識,普魯士乃決定自行領導統一行動。普魯士的宰相俾斯麥認為國家的統一需仰賴「 鐵」和「血」的實力才能達成,因此未經國會同意即逕行徵稅、建軍,使普魯士的軍事實力大增。他運用外交和戰爭手段,先後在丹麥戰爭與普奧戰爭中,擊敗丹麥、奧國,又領導德意志諸邦在德法戰爭中擊敗法國,1871年成立德意志帝國,完成統一。   德國統一後,全力發展工業、加強軍備,並對外擴展勢力,至十九世紀末已成為歐洲強權之一。   義大利半島是地中海航運的重要據點,商業發達,但因境內小邦林立,不利於統一。十九世紀起,奧國控制了義大利的許多地區,成為義大利統一運動的最大障礙。   義大利的愛國志士馬志尼曾參加燒炭黨,該黨採暗殺、暴動的方式驅逐統治者,但成效不彰。馬志尼乃另組青年義大利黨,提出「恢復古羅馬光榮」的口號,以喚起民族意識,進行統一運動。 圖5-7 義大利統一形勢圖 維也納會議後,義大利四分五裂,被奧相梅特涅譏為「地理名詞」。   在義大利半島上,只有教宗與薩丁尼亞王國的王室為義大利人,其餘各國的統治者多為外國人。薩丁尼亞就在這種情況下,擔負起領導義大利統一的重責大任。   薩丁尼亞首相加富爾自知無法獨力驅逐奧國在義大利半島上的控制權,因此,一方面加強經濟與軍事建設,一方面則利用薩奧戰爭與普奧戰爭的局勢,爭取盟國,共同排除奧國勢力。   此外,另一位愛國志士加里波底也在加富爾的暗中援助下,率領為數僅約千人的紅衫軍,以寡擊眾,征服義大利南部,並將土地獻給薩丁尼亞國王。   薩丁尼亞在逐步控制義大利大部分國土後,成立義大利王國,並在1870年利用德法戰爭之際,收回被法國控制的羅馬,定為首都,完成統一。 圖5-8 義大利統一三傑──馬志尼、加里波底、加富爾 馬志尼以鼓舞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