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频考点】区域定位;地理
39.(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39(1) 【高频考点】地理等值线(主干考点:气压场) 【命题角度】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的结合 39.(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39(1) 【解题思路】 由图示等压场信息看出,甲区域为冬半年形成的亚洲高压,而其同纬度的东部则为一低压槽。据图中给出的等压线数值可知相邻两条等压线之间的等值距为2.5百帕,按等值线的递减规律可推出,a等压线数值为1012.5百帕; 根据①地气压值大小可判断气压梯度力方向,结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可判断①地风向为西北风或偏北风;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寒潮天气,此时②完全在冷气团控制下,所以在此期间气压和天气变化是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甲天气系统此时为亚洲高压,其消失时,南半球进入冬季,澳大利亚西南角为地中海气候区,此时应为西风带控制。 39.(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39(1) 【学生答卷】 【评卷尺度】1012.5(2分);西北风(偏北风)(2分),(凡答到北风或用N,NWN,NW字母正确表示也可以给2分);气压升高(1分)、气温降低、天气转晴(1分)(答“气温降低”或“天气转晴”或“天气转好”、“不会下雨”均给1分。但答“天气转暖”、涉及到“气候”变化的均不给分);西风带(2分)。 【教学分析】加强各类等值线的教学方法研究;注意主 干考点的教学深化。 39.(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39(2) (2)图12中 A—B—C 一线年降水量大致出现“由A至B逐渐减少、由C至B逐渐减少“的变化特点,试分析其成因。(8分) 【高频考点】气候要素(降水量分布) 【命题角度】以区域地图的形式呈现,考查地理要素的变化规律及其成因。 39.(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39(2) (2)图12中 A—B—C 一线年降水量大致出现“由A至B逐渐减少、由C至B逐渐减少“的变化特点,试分析其成因。(8分) 【解题思路】 A-B-C一线年降水量大致呈现出由A至B逐渐減少,由C至B逐渐减少,主要是冬半年A-B一线受西风及地形影响,降水自西向东递减,即受源自大西洋湿润气流影响渐弱;夏半年C-B 一线受海陆位置及夏季风影响,自东向西渐弱。 39.(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39(2) (2)图12中 A—B—C 一线年降水量大致出现“由A至B逐渐减少、由C至B逐渐减少“的变化特点,试分析其成因。(8分) 【学生答卷】 【评卷尺度】由A至B,降水主要受西风气流影响(2分)(答“受大西洋水汽影响”或“北冰洋水汽影响”、“处于西风带迎风区”、“受西风影响”只给1分),西端的山口有利于西风气流深入,在山地迎风坡形成降水(地形雨)(1分)(答“迎风坡”、“地形雨”给1分),水汽含量由西向东逐渐减少(1分)。由C至B,主要受东南季风(夏季风)影响(2分)(答东南风、季风、东亚季风、西太平洋暖湿气流给1分),由于海陆位置的差异(距海远近不同)(1分),来自太平洋的水汽由沿海向内陆(由东向西)逐步减少(1分) 【教学分析】注重区域地图与系统地理的结合(理解“地”和“理”的内在联系)。 39.(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二 39(3) (3)图13所示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自然景观。在图12中的①、②、③、④四地,可能见到这种景观的是③(2分)地。观赏该景观时,为了获得特定的形态美感,从旅游景观欣赏的角度看,关键在于选择观赏位置(距离或角度或观赏点)(2分)。(4分) 【高频考点】地貌景观的区域差异性及其成因; 旅游景观的欣赏。 【命题角度】以地貌景观形式切入,考查地貌景观的区域差 异性及其成因;旅游景观的欣赏。 39.(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二 39(3) (3)图13所示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自然景观。在图12中的①、②、③、④四地,可能见到这种景观的是③(2分)地。观赏该景观时,为了获得特定的形态美感,从旅游景观欣赏的角度看,关键在于选择观赏位置(距离或角度或观赏点)(2分)。(4分) 【解题思路】由材料二可知图片为风蚀蘑菇地貌景观图,常分布于内陆干旱地区,故③符合。此景观又属“酷似造型”景观,观赏方法应是选择特定的观赏位置。 【学生答卷】 39.(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二 39(3) (3)图13所示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自然景观。在图12中的①、②、③、④四地,可能见到这种景观的是③(2分)地。观赏该景观时,为了获得特定的形态美感,从旅游景观欣赏的角度看,关键在于选择观赏位置(距离或角度或观赏点)(2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本田裂行维修手册全一本_本田SDH125T-31摩托车维修手册.pdf VIP
- 新22G04 钢筋混凝土过梁.docx VIP
- 【培训PPT】水肥一体化技术及应用.pptx
- 附录一、卫生部颁《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草案).pdf VIP
- (完整版)仁爱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doc VIP
- 2025年部编人教版(统编版新教材)八年级初二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
- 植物基因技术(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工程所有课件).ppt VIP
- 电子商务基础(第2版)全套PPT课件.pptx
- 《感染性休克》ppt课件.pptx VIP
- 2019版南方区域AGC发电单元调频指标计算规范.docx VIP
文档评论(0)